摘要:现在的媒体,只要写鞋业界的事,最少不了的两个品牌就是百丽和达芙妮。他们都可谓是曾经的王者,不过如今风光不再,就只称的上是一对难兄难弟了。
整合动作不断,门店关关关
2015年,这家昔日的“大众鞋王”在连续两年“滞涨”后遭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净利同比下滑超30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是租金和人工成本逐年高涨,从2012年开始,销售费用几乎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半;其次是存货走高,2013年存货达到26.43亿港元,加上218天的周转天数,资金占压惊人。
在那个竞争并不激烈的年代,达芙妮虽为品牌商,做的却是“批发”生意——将鞋子卖给代理商便完事大吉。
这种经营模式有两个无法避免的痛点:一是随着品牌女鞋不断涌现,代理商逐渐倾斜于选择利润空间最大的产品来销售,品牌商因此常遭到代理商的“背叛”;二是销售主导权被代理商握在手里,品牌商无法接触到终端客户,无法了解市场需求,就会身负很高的库存风险。
由于近年达芙妮的库存过多,商品越来越卖不动了,为了缓解经营压力,达芙妮加快了关闭门店的速度,从2014年至今,三年时间内已有共计3000多家店铺停止营业,被业界戏称“关店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达芙妮也开始缩小了加盟比例,2012年达芙妮因对大部分全国加盟商采取“单方面不续约” 政策而遭到口诛笔伐,双方关系恶化。加盟商不停怒斥达芙妮过河拆桥。达芙妮春季订货会,加盟商更是集体抗议,全然抢走了新品的戏份。
为什么达芙妮要执意大举关闭加盟店? 社长认为有这几个原因。第一,将渠道统一化,提升管理效率;第二,去中间层,获取更大经营利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避免加盟商过于强大,对品牌商形成制衡。
社长举个例子:李宁的渠道体系就曾经被数个大型体育用品代理商操控,限制了李宁在渠道管控话语权,这也是导致李宁公司怒砸18亿为渠道买单的主要原因。
行业竞争激烈,却没跟上步伐
达芙妮面对的危机并不单单如此,多年的内忧没有解决,反而还迎来外患。
由于达芙妮的鞋子主打价位是200-300,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而很多新的品牌为了抢走客源,会把价钱做的很低,放在100元到200元的价位,在宣传上更是花样百出。因此很多顾客单单在价位方面就不会选达芙妮了。这种情况下达芙妮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此外,抄袭、COPY欧美大牌,是国内女鞋行业一大诟病,无非谁抄得好抄得坏之分。这几年来,达芙妮款式陈旧而老气,没有什么特色,成为达芙妮一个痛点。
要说现在的年轻一代对潮流的追求是十分火热,另外他们对时尚的捕捉能力也是极其敏锐的。而达芙妮在这一方面似乎反应不是太灵敏。
想想你多久没去达芙妮了?以前的它曾经开遍大街小巷,让那些年轻的女孩们想进又不敢进。如今,独立门店越来越少,达芙妮成了超市出口路上,推着购物车的女士们顺道瞄一眼的地方。
社长有位曾经很喜欢达芙妮的同事说:这些年来达芙妮的款式越来越“土”,而且鞋子的舒适程度也远不如以前,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买过它家的产品了。
还有网友称,“同样的价钱可以在某宝上买一双更舒服的,款式还更时尚新颖的。”
这些代表青春记忆的品牌,在逐渐没落和消失!
实际上,不只是达芙妮、百丽这样的鞋履品牌,快时尚的入侵+电商的崛起,本土服饰品牌近年来日子变得很难过了。
还记得《疯狂的石头》里,黄渤那句经典台词吗?曾经的牌子货“班尼路”,已经在去年以2.6亿卖掉了。这家进入内地十多年、靠刘德华代言红极一时的时尚品牌,最终受到了累赘一样的待遇.....
美特斯邦威,曾经的中国服装大王,以一句“不走寻常路”感染着几代人。
自2012年起,业绩逐年下滑,甚至从2015年开始亏到至今。库存超5000万件,美邦掌门人周成建就曾因库存问题,怒斥下属“三蛋一不”:混蛋、王八蛋和瞎扯淡,以及不作为。
有理想有追求的屌丝们的最爱——凡客,2011年亏了6个亿,随后几年直接淡出大众视野。创始人十几年的奋斗,最终化为了乌有.....
-社长总结-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和品牌来说,能够抓住市场风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波消费升级带来的改变,80后已经长大,90后正在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所有的企业都要跟上这一轮的变化,才有未来。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忽略,导致了严重的损失。从达芙妮这样品牌的兴衰史中!我们更能看清过去,感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