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没有显赫的学历,但是他却是互联网领域公认的大佬,他来自传统行业,但是IT行业却深受尊敬,众多IT大佬都是他的朋友。
域名圈地运动
1995年,蔡文胜觉得自己应该到外面看看,因为外公的原因,所以选择去了菲律宾。“你知道那时候出国很不容易,我申请一本护照就花了两年时间,至少盖了十几个章。”
除了坚持要走出去看一看的蔡文胜,这一年还有几个不安分的年轻人也在折腾:张朝阳回国创业,丁磊离开宁波电信局,马化腾架起cfido(中国业余爱好者网络)历史上最豪华的四线站台。也是这一年,中国开通了北京和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后来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
而蔡文胜则是在这5年之后才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
1999年蔡文胜从香港转机回国,9月26日,他“无意中”以5.8港币/股买了人生第一支股票,盈科数码——由香港首富李嘉诚幼子李泽楷创立的投资公司。2000年1月,蔡文胜在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大泡沫来临前,以20港币/股的价格幸运地将股票转手,这让他极为兴奋。
由于香港股票报价信息更新相对迟缓,为了看股票信息,蔡文胜决定开始学上网。“我就觉得互联网太神奇了,竟然不用去港交所,不用去证券公司,不用天天跟人打交道就可以在网上研究资料下单赚钱——当时还只是在网上看信息然后电话去下单。”
这时一则新闻引起了尚在香港炒股的蔡文胜注意: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这让他印象深刻。
同时看到这条新闻的,还有一个泉州的高中生,叫吴欣鸿,也就是后来和蔡文胜一起创办美图公司的那个年轻人。历史有时候总会有一些巧合。
2000年4月26号,蔡文胜花了1.1万买了人生中第一部电脑——联想的天禧2000。之所以肯花高价买这款电脑,一是因为它有写字板——这时蔡文胜甚至还不会打字,二是可以一键自动上网,进而省去拔号等琐碎环节。也是这个时候,蔡文胜决定开始做域名。
蔡文胜这时对互联网仍了解得十分有限。为了做域名,他开始不断地在网上找人交流。在拿到电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快速找到了域名论坛,当时里面有十几个人在讨论域名投资问题。这个论坛的版主叫姚劲波,后来创办了一个叫“58同城”的网站。
“实话讲,一开始我在论坛里是算比较不主流的,因为不会打字,写字也慢,所以大家都不怎么理我的,我又不懂技术。但是我觉得人都是用勤奋去弥补的,我就拼命发帖,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人家一天平均就发两个帖,我一天就发20个帖。”蔡文胜说。
人家随便说什么话题,他都在底下跟帖,久而久之,蔡文胜的名字便被论坛里的人注意到了。在域名论坛里,蔡文胜不仅认识了姚劲波,也认识了吴欣鸿和他的第一个员工Stan。精通互联网技术的Stan在蔡文胜做域名投资方面,给他带来了很多帮助。
实际上,国际上域名真正商业化早在1992年左右就开始,第一批抢注潮让好域名很快被“抢劫”一空,到1999年左右是第二拔。蔡文胜介入域名生意的时候,感觉基本没什么有价值的域名可剩了。虽然这件事最后还是成就了他。
“我不懂技术,但我会和人交流。举个例子,做域名都知道英文是有价值的,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一部英文字典,然后一个一个输进去查有没有被注册。Stan说你怎么这么笨,你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英文字典,然后做一个小程序扔到注册系统,这样一下就能够得出来还有多少域名没被注册。”
蔡文胜一开始在论坛里打开一个页面,再要看前一页就要用倒退键。Stan又说你怎么这么笨,可以点击右键直接打开新窗口。
于是蔡文胜在网上对身在武汉的Stan说,你现在每个月2000块钱工资,不如到厦门来,我保证让你赚5倍。就这样,Stan成为了蔡文胜的第一个员工。
在域名论坛里,蔡文胜又约吴欣鸿线下见面,邀请尚在泉州读高中的后者到厦门一起创业,二人一见如故。
但刚刚做互联网创业的2000年,对于蔡文胜来说仍是失败的一年,一次人生低谷。由于互联网泡沫的到来,他不仅将从股市里赚的钱“全吐了回去”,连疯狂注册的一千多个域名也无人问津。
不过很快他又发现,很多域名虽然曾被人注册完,但有些由于忘记了继续交钱就会掉下来。后来他才理解到是因为互联网泡沫,很多人已经不为域名付费了。
对于蔡文胜来说,这反倒是个机会。他开始反省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好域名。他不再盲目地海量注册英文字典里的单词,而是建了一个库,盯着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域名,“看它们什么时候掉下来,是不是可以重新注册到,因为这毕竟已经是被认同过的,就说明有价值。”
从2001年到2003年,蔡文胜果然注册到了不少好域名。在注册的5000多个域名里,卖出去了1000多个,域名的买家则遍布世界。
优质域名永远是抢手的。蔡文胜说当时全中国关注域名的人大概有十万,都是“怀揣梦想,希望天上能掉馅饼的”。那么在这十万人里如何胜出,当然也有方法。
当时联想曾拿出1亿美金做一个名叫FM365的门户网站。FM365这个域名注册于1999年10月21号,2003年到期前夕,联想已经决定放弃这一网站。
蔡文胜说,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网站会在2003年10月21号过期,所以都摩拳擦掌准备抢,但事实上不同注册商域名掉出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当天到期就会掉出来,有的一个月后才会删除,有的甚至最长一年都掉不出来。所以10万个人里面90%人就等着2003年10月21号这一天要抢注,但是他们做不到,这个域名的规则差不多要70天才掉,所以应该是在12月1号才掉出来,那这样就可能淘汰了90%的竞争对手。蔡文胜事先把名字、地址、邮箱等资料提前填好,这样又可以节省10秒左右。但这仍然不能保证就能赢到最后。
他又想,这个域名注册总部是在美国,自己网络传输的过程是厦门-福州-上海,再通过太平洋电缆到美国总部,一定很慢。于是他专程到上海租了一台服务器。这还不够。他发现填写资料大概要花50字节,但信息之后实际又可以修改,所以干脆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1”。
蔡文胜说抢注域名的小细节至少不下于十个或几十个,而正是这样关注细节的过程才会让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可以骄傲地讲,在当时只要任何域名掉下来,我肯定是前三名能拿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