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地产开发与零售紧密关联。零售店是商业地产开发的重要组成要素,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业态是零售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俗地理解,业态就是指商业地产项目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在商业地产拿地后,建设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开发的业态形式进行科学的判断。
4.折扣店
折扣店是英文“OUTLETS”的音译,其含义为出路、销路、市场。在西方现在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商业业态,它是介于标准超市和大卖场之间起补充作用的商业业态,这类店铺规模都不大,多位于城市郊区或地价较低的地区,购物环境简洁明快、内部不做太多装修,以求最大程度让利于消费者所经营的货品都采用指定品牌加工,采购量大,折扣店的商品价格比一般大卖场还要低10%左右。
5.商业街
商业街是指为数众多的零售商店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以一定的规模和规律,形成带状的商业群体。商业街不同于商业区(组成城市地域的基本街区),也不同于商业圈(特定商业中心地的商业职能及其影响的地域范围),商业街处地城市中心,各类商店群集,顾客即能买到所需商品又能在此从事文化娱乐、品尝风味食品、享受综合服务。从此特性看与SHOPPING MALL的功能还是有相通之处。
依据对商业街的类型划分,可分为四类:
(1)邻里型商业街
地处地方城镇中心,街区长度100~200米,商业设施1~2层,商业密度为50%~80%。自身服务人口委3000人,可辐射人口为1万人。来此区域购物的人群主要依靠步行和自行车,目的是单纯购物。该区域构成形状为线状,商店数目50家、行业数目20家,和兴为副食品店或商品超市。该街区采购单词数额低,但较频繁。
(2)地域型商业街
地处地域中的城市内,街区长度500~700米,商业设施2~4层,商业密度为70~90%,自身服务人口委3万人,可辐射人口为10万人来此区域购物的人群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工具,正常日客流量为1万人,来此购物的比例大于闲逛的客流比例。该区域构成带状附以树状结构,上端数目300~400家、行业数目100家,可信为粮油食品店和百货店。该街区采购单次购物数额大,而且频率高。
(3)地区型商业街
地处中等城市中心区或大型城市副中心,其城市人口委30万人,可辐射人口委100万人。来此区域购买的人群主要依靠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正常日客流量为5万人,商业街构成形态为环形成圈形。商店数目1000~3000家,行业数目200家,核心为百货、服装、五金交电等专营商店。来此购物的频率最大。
(4)大型商业街
地处大城市中心或交通便捷处,街区长度为1000~5000米,商业设施为6层以上,商业密度为80%~100%。其城市人口为100万人以上,可辐射人口委300万人。来此区域购物的人群主要依靠公交车、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该商业街构成形态为平面圈状。内为观赏、服务、饮食、商业等综合方式,行业有高档次商店、高档餐饮、高级娱乐中心,数目为300个,核心为高级时装店,大型游乐场所、各类专业服务店、贸易洽谈场所和汽车商店等。来此街购物的人群购买频率低但数额巨大。
综合下来可以看到商业街的形成和最终发展规模与地域(远期规划)人口流量密切相关。商业街不同于其他商家聚集地的最大区别在于商业街的主题。从国内出现的案例来看,没有特殊且不具备引导消费功能的商业街门可罗雀。
6.专卖店
专卖店是专营店、专业店、直销店的统称,主要包括服装、电器、办公用品、家装用品、汽车、体育健身、化装美容、工艺品、黄金珠宝、书店、音像制品、妇幼儿童用品、男士用品、机械设备等。其中服装专卖店是专卖体系中范围最广,变化最多的一种类型。专卖店是品牌进行宣传推广自己的重要平台,是因为人们购买力提高、购物环境和消费心理变化而形成发展的,专卖店的经营方式可分为厂价直营和加盟代理。
特点:
(1)采取特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亦可开展连锁经营;
(2)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可供选择余地大,以某类商品为主,经营的商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一般为高利润;
(3)注重品牌声誉,从业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退货;
(4)选址多样化,多数店设在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
(5)商圈范围不定;
(6)营业面积根据主营商品特点而定;
(7)目标市场多为流动顾客,主要满足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选择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