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在美赚到的第一桶金,到大陆改革开放时期深入大陆,自创二、三线城市经营阵法,建立起数十间商场的百货王国,金鹰集团王恒俨然已经成为新时代下大陆台商富豪的新代表了。
来自台湾的美籍华人王恒,自创二、三线城市经营战法,建立起几十间百货商场的王国。
成本“小”省3% 损益“快”平衡
在大陆的二、三线城市打拼20年屹立不倒,光靠“第一哲学”还远不够用,王恒的另一个武器就是实行“广积粮、筑高墙、缓称王”的策略。
懂百货经营的人都知道,百货业经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双筹码”模式:地产物业加百货公司;另一种是“单筹码”模式:只经营百货,地产采租赁。单筹码的好处是,租赁物业开店速度快,平均每年最高可以开超过10家,形成“快、大”的规模优势,但弱点是,因为只掌握百货经营一面,对于另一方面的租赁费用、物业设计、装潢成本的控制就比较吃力。“双筹码”和“单筹码”的模式,一是重资产营运,一是轻资产扩张。在景气向上之时,重资产会显得发展步伐缓慢;不过一旦景气反转,重资产就可以因成本的可控性,反而有助于营业利润率的提升;届时,如果资产在谷底时加入投资,更能赚到地产升值财。
王恒永续经营的第一步,就是要“广积粮”,所以他选择了厚积薄发的“双筹码”模式。王恒先进行地产投资,为日后的百货经营发展做好资金的准备;有了这样的经营模式,王恒的百货业就变成既赚地产、又赚百货的“双面盈利”筹码。手中握有这样的“双筹码”:因为地皮是自己的,省去中间商的转租环节,王恒的金鹰百货的营运成本至少比同业省下了3%。千万别小看了节省下的这3%的成本,因为一旦后台管理成本低,毛利率就会高,费用率自然可以长期控制,这也是王恒能在人均消费力相对较低的三线城市开店,净利成长率快速称王的重要原因。
前金鹰百货业务部总监、现任南京方格智业执行董事林长志分析到,要实现百货养地产,百货必须快速实现损益平衡,产生正现金流,有了现金,才能再买地、养地,形成下一轮的循环。正因为王恒的地是他自己的,租赁费用完全可以在控制范围内,正现金流比自然而然的就要比一线城市的百货来得快。现在王恒在二线城市投资的百货商城,两年就可以达到损益平衡,而三、四线城市则在当年就能损益平衡,如此之快的损益平衡速度,再次证明了王恒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明智性。
“如果在上海,没养足4年,是绝对做不到(损益平衡)的。”王恒说。目前他手上有14间店,除了苏州之外,几乎都是自购地产,因为他善于“购地、养地、种地”,当初王恒在南京投入200万美元买下的土地,现在价格至少已经在1亿美元以上了。
同样在3年前,也因“双筹码”的优势,金鹰商贸在香港一上市就做到300倍的超额认购,募得港币14亿元。而另一家“单筹码”经营的深圳天虹百货,反而未获得上市,这样的对比就此证明,资本家看好的还是百货的实质资产价值。
形成包围圈 拉住客户群
近年来,虽然世界“反垄断”的声音此起彼伏,但要在地区间保持经营者不败的战绩,必要的“垄断”策略还是需要的。所以王恒在大陆二、三线城市深入发展的第二步就是要学会“筑高墙”。
“筑高墙”最好的地点,绝不会在上海、北京,因为那里本就是高楼林立的经济密集型都市。于是,王恒就将目标锁定具发掘商业潜力的“潜力型”城市:如南通、徐州、泰州、盐城、淮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