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对孙正义说NO
在阿里巴巴第一次融资成功之后,资金对阿里巴巴来说短期内已不再是问题。但这时候另外一个著名的投资人找上门来:软银创始人孙正义。
据之前的媒体报道,在第一次孙正义听了马云仅仅6分钟的演讲,完全没有对阿里巴巴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孙正义就决定向阿里巴巴注资4000万美元,但是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份。
自从见过孙正义后,马云与CFO蔡崇信赴日本与孙正义面对面做了一轮谈判,孙正义再次坚持4000万美元。马云听完出价后心潮汹涌,觉得应该是这样了,但蔡崇信说no,吓了孙正义一跳,最后调整为3000万美元。回来后马云进一步反悔只要2000万美元,不难想象这个调整中蔡崇信的意见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那个时候要来4000万美元的话,阿里巴巴的股份会被稀释更多。不仅如此,蔡崇信调整融资额度对阿里巴巴的格局是有利的,这一点,作为创业者马云的经验肯定是不如资本市场有运作经验的蔡崇信的。
马云曾经在《赢在中国》节目中夸赞过他的CFO,“像蔡崇信这样的人不可能在公司内部培养出来,只能从公司外部找,但多半公司找的时候已经是快要上市了,他们来的目的就是准备上市。而前期创业者把该犯的错误已全部犯过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有些投资上的错误根本不可逆。“
1999年刚开始创业不久的马云就有了在国际投资机构工作过得蔡崇信,让马云从创业的开始就少走了很多弯路。马云之幸也!
2004年和2005年,蔡崇信再度替阿里巴巴筹资8200万美元,并合并雅虎中国,这两次重要的翻身,不仅让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资源建构淘宝网,也因此合并雅虎中国。尽管这笔丰厚的投资,也让阿里巴巴犯下了一系列诸如盲目进入搜索领域和并购雅虎中国后文化融合失败等问题,但因此而再没有财政之忧的阿里巴巴坐稳今天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宝座。
其中,蔡崇信2004年四处奔走找钱,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他从小长大的台湾。经他牵线,中信辜家、富邦蔡家等好几家台湾企业家族,都私人掏钱参与增资。
过去十多年,蔡崇信一直担任阿里巴巴的财务官,直到最近才交棒,转而担任集团执行副主席;但无论职衔如何改变,阿里巴巴上上下下的员工都清楚,“只要是财务、投资的事,找Joe蔡就对了!”他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财务、投资“总负责人”,所有阿里巴巴的资金调度、转投资、募资入股,全部由他统筹负责。蔡崇信身负的业务敏感性,不言而喻。阿里巴巴B2B 2007年在香港上市,蔡崇信自然是最后的操盘手。
阿里“大买家”
最近几年,阿里巴巴加大投资战略布局,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大买家”的角色,而蔡崇信又是大买家背后的大买家。
2009年之前,阿里可追溯的投资案例并不多。除了雅虎中国的投资,仅有2005年12月的一拍网,2006年的口碑网,2007年的百世物流,2008年的PHPWind等几桩案例。
2008年年中阿里资本成立,这是带有典型财务投资色彩的公司化VC。通常,财务投资者更看重投资回报率而非产业链地位。阿里分散在B2B、淘宝等各个子公司的战略投资部,则承担起产业链布局的重任。
这之后至2011年年末,阿里的投资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市场上公开的项目接近30个,美团网、搜狗、丁丁优惠券、华数淘宝、名鞋库、万网、星辰急便、易图通等大手笔尽皆出自这个阶段,而投资总额也超过6亿美元。
2012年下半年起至今,除了高德软件和新浪微博,阿里先后投资丁丁网布局O2O,收购虾米音乐成为集团第25个事业部,成立众安在线介入互联网金融,加上尚未公布的友盟、陌陌、UC优势科技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投资,阿里巴巴迎来第二波投资并购高峰期。
尽管阿里巴巴后期引入前北极光创投副总裁张鸿平担任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兼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但蔡崇信在这些投资并购案中仍然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如今,旗下拥有淘宝网、天猫、支付宝等网站的阿里巴巴即将挂牌上市,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的上市已被人们整整讨论了大半年。
但能够拍板决定阿里巴巴花落何处的,除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就是蔡崇信。
2013年9月,阿里巴巴正与香港证交所隔空争论之际,阿里巴巴决定向港交所递出一封信,说明他们所坚持的“合伙人制度”理念;但这封信的落款署名,不是马云,而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及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
9月19日,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上市,融资额将高达240亿美元。阿里上市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将成中国首富,阿里巴巴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即便纵观整个美国历史,这也很可能是最大规模的上市。而这个史上最大规模的上市就是由蔡崇信主导的。
神秘的“财神爷”
根据根据阿里最新披露的招股书,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崇信的持股量和持股比例分别是83,499,896股和3.6%。而根据阿里巴巴16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蔡崇信的身价也将达到57亿美元,阿里的财神爷名副其实。
但是蔡崇信却是阿里巴巴“最敏感”的人物。当记者向阿里巴巴的员工一问起他,每个人都闭嘴,“他不能谈!”为什么?“他太敏感了,要我谈马总(指马云)都可以,就是不能谈他!”
蔡崇信毫无疑问是阿里巴巴重要人物中最少接受媒体采访的人之一。
在一次少见的采访中,他对《福布斯》杂志说:“我以前是个律师,懂得如何设立公司,并且能帮助公司筹集资本。我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知识,所以他们在那个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长的世界里,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没有想过大包大揽,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
这短话可以清楚地表明蔡崇信在公司的职责和分工。
阿里巴巴始终将蔡崇信隔绝于媒体之外。至今为止,蔡崇信也只接受少量英文媒体的采访。原因可能是公司认为拥有海外背景的蔡崇信,会让西方媒体感觉更亲切。但是大多数中文媒体提出采访要求,阿里巴巴都会礼貌拒绝。
对于公司而言,如果只能有一个人来代表公司,让所有媒体的聚光灯都打在他身上,让他接受所有的赞誉和毁谤,让他成为公司的象征物来接受所有针对公司的批评和指责,那么这个人只能是马云。这是创始人的宿命,也是创始人的责任,哪怕他最重要的合伙人也替代不了这个角色。因为对于公众舆论而言,公司只能用一个声音讲话,太多的声音,只会让一个公司的形象变得模糊。
马云找到了蔡崇信,并充分信任他在财务与资本上的能力: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公司的萌芽期就加入,这是命运对双方的眷顾。但这种好运气也必须加以克制。在几乎所有需要聆听阿里巴巴的声音的时候,蔡崇信都会安静地向后退一步,这正是克制。他和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