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云变了,变成了一个产业投资家。从上面统计中,不难发现,眼下的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了从创业投资到战略性投资的跃变,马云展现了一个产业投资家的风范,花钱如泼墨。天马目测一下,大概是这么几个字:以大数据平台为整合手段,深度渗透第三产业(传统行业),牢牢吃定现代服务业。
马云变了,变成了一个产业投资家。阿里巴巴集团也变了,越来越像一个产业投资机构。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大肆砸钱,砸钱的速度越来快,砸钱的分量越来越重,连续刷新纪录。今年4月份一个月砸掉近173亿人民币!3月份全月挥斥116亿!2月份砸掉68亿!1月份砸掉10亿。以上合计367亿元。而在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他们在国内才砸掉33亿,全年总额也不到90亿。
如果合并一下这两年投资活动动用的资金,就会发现更令人吃惊的事情:从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16个月内投资总金额累计超过450亿人民币!平均一个月支出28亿!一天花掉将近1个亿!
乖乖龙的洞,猪油炒大葱,就连挥金如土的韦爵爷,见了这等手笔也会目惊口呆:莫非,马总疯魔了不成?马云疯了吗?没有!那,他要干神马?
他正在用大笔投资“绑架”中国未来经济!“绑架”中国未来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天马认为,那是个藏有无数宝贝的山洞!代表阿里集团发展的一个终极方向。马云走的路线图,阿里集团下的棋,现在布的局,未来的收官,无不是瞄着“绑架”现代服务业。一旦“绑架”成功,马云去国务院做主管经济的政府主管都绰绰有余了啊。
一、一张价值450亿的路线图
我们将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这两年的投资开销简单统计,就会发现一个神秘的路线图,图中有4条路线:
1.从地区来看:去年投资注重美国市场,今年全面转入中国本土,尤其是浙江地区(很敏感哦)。
2.从方式来看,去年投资基本是VC的路子,以创业投资为主,什么热投什么,比如先是运动装备电商,后来投资移动搜索引擎;今年则偏重战略性投资,全面瞄向传统行业,意在渗透传统经济,获取相关行业的进入牌照,推动本土O2O发展。
3.从规模来看,去年投资金额较小,千万美元级别,换算成人民币是数亿元的规模;今年投资规模陡然升级,动辄几十亿元。
4.从对象来看:去年投资的目标大多是创业公司,中小企业;今年投资对象则全面转向大型成熟企业--既有银泰商业这样的传统企业,也有优土这样的新经济公司,还有高德地图这样的移动互联网代表。
如果我们观察的再细致一点,可以将这张图用统计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完全统计内容如下:
对美国市场的投资有三笔,都发生在去年,属于第一阶段创业投资行为:
2013年6月,阿里巴巴投资了美国运动装备电商网站Fanatics,获得的股权信息不详。
2013年8月,阿里巴巴获得了美国电商物流配送服务公司ShopRunner部分股权,据说投资额7500万美元。
2013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移动应用搜索引擎Quixey,涉资5000万美元。
此外,2014年2月,TutorGroup旗下VIPABC完成B轮融资,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联同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及启明创投注资近1亿美元。 阿里巴巴介入在线教育。
从上面统计中,不难发现,眼下的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了从创业投资到战略性投资的跃变,马云展现了一个产业投资家的风范,花钱如泼墨。
从这个路线图上,我们可以推断,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接下来的投资,必然还是以战略投资为主,传统行业为主,互联网行业为辅,收购对象均有一定资质--手里有几个牌照,有可能不限于浙江本地。
创业投资或许还会继续,但是次数肯定不多了。战略投资也会有,但是次数也不多了。因为阿里集团手里能调动的现金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依靠抵押股份来贷款的游戏,也不能重复玩太多次数。话题偏长,这里不啰嗦。
二、一盘现代服务业的棋
上面这个路线图,通向哪里?加速渗透现代服务业。渗透的方向,从第四产业强力渗向第三产业。这是阿里摆下的一盘大棋。2008年,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集团下个十年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要打造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二是要做要全球最佳雇主。而现代服务业,正是成就阿里巴巴集团第一个目标的中国土壤。
所谓现代服务业,狭义的理解,是基于互联网融合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服务形态,体现了知识和技术的高度集成。这个词其实不太好,它出自于中国政府的口径,已经在官方用了11年,到现在而言,它的含义大致包括第三产业(传统服务行业),也包括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第四产业。
围绕着自己的第一个目标,马云和阿里,有目的的选择一些未来的合作伙伴,进行长期的投资,形成所谓电商产业生态,其实是加速渗透现代服务业,客观上“绑架”了中国经济。而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投资对象),面对气势汹汹的互联网大潮,束手无策,只有低头接受被收购的份。
最近7-8年来,阿里集团投资和收购了许多公司。我们统计一下阿里买来的公司,就可以发现,这种投资和收购行为明显的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的资本运作,在思路和模式有明显不同,集中体现了阿里集团进军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图。
第一个阶段时间在2013年10月之前,主要是VC思维主导下第四产业投资,收购的公司包括:口碑网、万网、上海宝尊、美团、陌陌、丁丁网、虾米网、微博以及美国的几个公司。这些投资,目前看来,收益大都乏善可陈。
创业投资主要由VC思维主导,对阿里集团的发展没有产生非常明显的促动作用,所以,集团考虑要换个玩法(我瞎猜的昂,猜的不准,不要当真)。不过,如果我是马云,可能就拍桌子骂娘了,你想想,6-7年来真金白银花了不少,收了一堆大鸭蛋,买的时候个个都说自己是天鹅种,孵出来后发现个个都像挂炉的命。不但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天鹅,相反还有夭折的可能,这不就是累赘吗?
一个聪明而有钱的商人一定能想到,与其买鸭蛋,不如直接买天鹅。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标志性事件:2013年10月阿里巴巴控股天弘基金。由此为起点,马云投资产生了新的变化---战略性投资。
于是,进入第二个阶段,战略投资思维下的第三产业投资。控股天弘基金,打开了阿里巴巴通向互联网金融的捷径,马云尝到了甜头,乘胜追击,陆续吃掉了不少“大白鹅”---传统行业的公司,例如中信21世纪,文化中国,华数传媒和银泰商业等等。我猜测阿里是坚信自己有改造基因的能力,可以让大白鹅变成真正的天鹅。所以,接下来的这些投资,大家都看到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规模大、周期长,基于阿里集团的第一个目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正在将他们的服务,陆陆续续的纳入到taobao.com平台上。
阿里对第四产业的投资,有相当多的是短期套现利益驱动,而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追求的则是细水长流的长期收益。阿里巴巴集团所勾画的战略轨迹,正是第四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一个融合的过程。 马云2014年上半年的系列投资活动,表面上看来是进行电商生态系统整合,实质上却是加速对中国现代服务业的渗透。此举一石多鸟,既可以为阿里集团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奠定方向,也可以为九月份IPO卖个好价钱,当然也可以迅速把对手甩下几条街区。
与之对比的例子是腾讯和百度。腾讯也在收购,但更多的是针对第四产业的创业项目,虽然腾讯也尝试了金融、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可是由于腾讯的核心能力是社交而不是商务,所以,至今不敢大规模下水。百度呢?试水金融,很不理想,扭头回家做智能硬件,或许能找到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