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嘉诚突然放弃此前屈臣氏上市的计划,宣布出售24.95%股权,套现440亿港元,令“撤资”的质疑声再起。为堵住悠悠众口,李嘉诚不得不将此次套现所得的大部分派发给股民。
“出售给淡马锡的价格为未来屈臣氏上市的估值划定了一个底线。”温天纳说。
按照和记黄埔披露的信息,按照淡马锡入股屈臣氏的价格估算,屈臣氏的整体估值达到1770亿元。对于这个估值,市场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
此前,媒体报道屈臣氏将分拆上市时,瑞银表示,屈臣氏是和黄投资组合的最大组成部分,占资产净值30%。按照2014年预测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14倍计算,屈臣氏市值达2060亿。因此,在该笔交易出炉之后,瑞银对此做出的评价是“失望”。
而温天纳则认为,此次淡马锡入股屈臣氏对公司的估值只能说不高,但绝对不能说被低估。
“从业务结构来看,屈臣氏不是中国概念股,而是全球概念股。对于这类全球概念的零售企业,估值大约在15倍-30倍之间。从成长性来看,屈臣氏显然无法与那些30倍的企业高成长企业相比,因此,22倍的市盈率绝对不低。”温天纳说。
对于这个价格,李嘉诚坦言,集团与淡马锡关系非常好,公司合作不应只在意价钱,如果对合作伙伴认识不深,就算估值上涨5%-10%也没有意义。他还指出,屈臣氏集团在上市后估值较此次交易的价格更高。这样的表态,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温天纳的观点。
正如温天纳所说,从公司业绩增长的角度来看,选择先找一个投资人套现,要比IPO更加符合商人的逻辑。
申银万国零售行业分析师金泽斐表示,近几年,传统商业在经济结构调整、电商冲击、物业分流等因素的影响下,销售增速持续放缓。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1月-2月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增长1.5%,增速同比减少5.3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放缓1.9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滑,为2005年以来最低。其中,沃尔玛和家乐福的销售额分别下滑6%、2%。
根据和黄年报,2012年,其零售业务的税前利润增长率已从2010年的38%跌至8%。
在这种背景下,李嘉诚选择一位盟友来为自己企业发展加持(增加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确实要比冒着融资额不足的风险IPO要明智。
“卖给一个投资者比上市更好。上市目的是筹集资金,现在这个方式更快捷,有何不好?”李嘉诚在召开记者会时表示,与首次公开发售的方式比较,现在淡马锡入股,能达致释放出屈臣氏集团部分价值的目的,又能为和黄所持余下权益提供估值重要参考根据,过程更快捷,是更佳的选择。
派息扭转“撤资”形象
此次交易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是,李嘉诚将交易所得净额的70%,以每股7港元的特别股息派给股东,而且持有和黄的长江实业股东也可以获得特别股息,李嘉诚此举似乎是为了改善近年来舆论对他的“撤资”形象。
从今年1月底分拆港灯电力投资(简称“港灯”)上市以来,李嘉诚在资本市场进行了大规模套现。
2月13日,长园集团公告显示,其第一大股东长和投资于2014年2月11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9404万股,套现逾1亿元。这是长和系今年以来7次抛售长园集团,共套现7亿元(约合8.75亿港元)。
3月14日,和黄在新加坡上市的和记港口信托减持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套现24.72亿港元。
面对外界对于李嘉诚“撤资”香港的质疑,他一改2013年“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做法,年内多次主动与媒体对话。
2月28日下午,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召开的全年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一人完成了长达90分钟的记者会。3月1日上午,长和系再次紧急召开记者会,李嘉诚继续回答记者的提问。加上3月21日的记者会,一季度里,李嘉诚已经三会记者。
一位香港媒体人调侃道,“超人”复活了。但在该人士看来,李嘉诚一系列的活动主要还是为了修复“撤资论”对其形象的负面影响。
“不要再说我从香港撤资了,这是一个笑话。屈臣氏海外店铺占94%,香港只有6%,但这次交易派特别股息,等于卖了海外资产拿来香港派息,这次出售屈臣氏所得的,都拿来贡献香港,大家都应该满意了吧。”李嘉诚说。
李嘉诚此次还鲜有地发出自嘲:“做了很多年生意,我也看得很明白,有些报纸不攻击我,销量就会不好,所以我一直都很理解,不过我也不会笨到用400多亿股息去堵人家的嘴。”
在完成屈臣氏集团的股权转让后,李嘉诚坦言,只要有好的价格,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再出售其他资产。
瑞信最新研究报告就估计,包括屈臣氏集团在内,和记黄埔未上市资产高达5271亿港元,随着公司由买家变卖家以释放价值,有望成为新的股价催化剂。
目前,研究机构给出和记黄埔的目标价在120元左右,现在公司股价在105元左右,还有10%的空间。不过,投资者有意配置和记黄埔这样的蓝筹股。“港股整体走势不强,和记黄埔这样的大企业,股价具备一定的成长空间,而股息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可以考虑低位入场。”向明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