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海信电器接盘能否拯救问题科龙


[ 傅勇 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5/9/16  ]    ★★★

    不管是托管还是收购,海信接盘科龙已成现实。与科龙产业的互补性让海信看到了壮大自身白电的希望,但面对科龙如此巨大的资本“黑洞”,横亘在海信面前的一道难题是:资金从哪儿来?

  海信接手问题科龙

  在惠而浦、伊莱克斯、四川长虹、诚通集团、格兰仕、美的等虚虚实实的竞购者中,青岛海信最终成为科龙的头号接盘者。

  有消息说,海信接盘科龙已基本敲定,根据海信集团与科龙电器大股东顾雏军签订的协议,海信将出资9亿元购买其名下26.43%的科龙股份,从而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由于顾雏军所持的股份已被深圳法院冻结,海信的资金很有可能直接注入科龙,以拉动科龙的复苏。

  不过,当记者向海信和科龙进行求证时,双方都对此保持相当的戒备。海信方面表示,一切都要以将要发布的公告为准,目前不便对外透露。对于外界传说的9月14日的公告,海信品牌的相关人士却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告还未出。而科龙方面同样表示,海信入主科龙几成定局,但相关细节无法透露。

  其实,在传出顾雏军出事的消息后,海信便对科龙有了野心。早在9月9日就有知情人士透露,海信集团已与有关方面签订收购协议,首期将支付5亿元、最多出资9亿元,收购顾雏军手中科龙电器26.43%的股权。在收购协议中,海信明确指出将委托中介机构对科龙电器资产进行全面评估。若净资产总额在18亿元以上,海信集团将支付9亿元溢价收购科龙电器26.43%的股权;若净资产在18亿元以下,将以评估值为基数按26.43%的股权比例支付对应收购款,收购款最多为4.77亿元。海信集团首期将支付5亿元,待最终评估结果出来后多退少补。

  为何将18亿元作为一个分水岭?有关人士分析,科龙电器2005年半年报显示净资产总额为22.13亿元,但未扣除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发现的6个事项涉嫌侵占的科龙电器4亿元资金。如果扣除这一部分,科龙电器净资产额应在18亿元左右。协议之所以将18亿元作为一个分水岭,目的显然是设置一个防火墙,以降低并购风险,避免因为发现新的资金被侵占项目,从而使并购成本增加。

  事实上,对于科龙电器来说,急缺的是启动资金,托管或者接盘都有助于科龙电器加快恢复元气,而一位参与并购谈判的人士称,海信的款项估计会用来偿还科龙电器被侵占的资金。

  据了解,海信集团接手科龙电器目前确定的是一份接管协议,协议就如何恢复生产有相当详细的安排。进入科龙电器之后,海信集团将全面摸清科龙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审计,然后才能确定收购的具体金额。

  对此,业界人士认为,因为收购要经历复杂的法律程序,因而科龙很快将会产生一个由海信、科龙双方人员组成的新管理班子。据说,海信集团已经开始进行财务等方面人员的重新调配,财务人员将先进驻科龙。

  海信并购意在补“短”

  自顾雏军事件之后,其所控制的白色家电产业成为众多业内买家关注的对象,围绕科龙并购的传闻也就有了多个版本。

  谁是科龙的最佳接盘者?显然,在这场收购大戏的争夺中,海信并不是最合适的,之所以成为最后赢家,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海信在家电业中所处的特殊位置。

  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海信和科龙产业的互补性是海信下决心攫取科龙的最重要原因。海信一直强于黑电业务,但在白电领域,海信冰箱、空调一直处于二线位置,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在这种背景下,以冰箱起家、空调发展实力较强的科龙电器符合海信集团的收购标准,双方也不会形成直接的市场冲突。

  海信到底看中了科龙什么?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弥补规模不足之困的可能性较大。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就曾坦率地表示,海信存在三个明显的缺憾:规模、营销和资本运营。另外,除了科龙及其系列的品牌价值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海信若能入主科龙,就完成了全国布局,海信的整个大三角战略便得以成型。

  所有人都知道“科龙”二字的含金量。作为白色家电业龙头企业,科龙电器2004年实现销售额84亿元。除了科龙,这家风雨飘摇的企业还拥有容声、康拜恩、华宝等冰箱、空调品牌。科龙冰箱在2004年外销业务上取得了87.5%的增长率,这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

  海信在白色家电上的“短板”一直是周厚健的一块“心病”。据2005年海信电器半年报,2005年上半年,海信电器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净利润3387万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与主营业务——彩电40亿元的收入相比,海信在电冰箱方面4亿元的收入不值一提,但这正好是科龙的强项。

  显然,双方合作可以补充各自产品线和市场的不足之处。此次收购,对于海信而言,将是一次布局国内家电产业,整合家电产业链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扩充海信在现有产品线上的竞争力,通过整合科龙现有资源弥补海信在白电业务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海信还可以考虑科龙向黑电领域扩张,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业内专家指出,国内家电市场由此将出现大变局。“海信收购科龙,将彻底改变中国白色家电市场格局。届时,国内家电市场将出现海尔、海信争霸局面。”

  “海信与海尔的全面大战是在所难免了。”一位海信内部高层表示。在国内家电市场,尽管海信在彩电、空调、冰箱和手机市场同时面临众多敌手,但无疑在入主科龙后,同城兄弟海尔将成为其第一竞争对手。作为中国家电的第一品牌,海尔以冰箱、空调成名,海信则以彩电起家,在各自发展的历程中,两家企业都介入了IT、通信业务,并在家电业务上相互渗透,1997年,海尔开始介入彩电业务,而海信也在2002年介入冰箱生产。在家电业大竞争格局下,同城企业海尔和海信间的竞争正在全方位展开。

  并购前景尚存悬念

  接手科龙无疑将大大加强海信的白电业务,但摆在海信面前的问题并不轻松。首先要面临科龙内部人员信心的恢复和士气的增长,为科龙的各项运转走向正轨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还要重塑科龙形象,建立公众和合作伙伴对于科龙的重新认识;再者,整合过程中要注意迅速恢复公司的各项运转,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将科龙这辆列车开起来。

  海信从顾雏军手中接过科龙,最棘手的便是标的近6亿元的法律诉讼。科龙电器9月13日的公告称,截至2005年8月31日,在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涉讼案件中,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作为原告的案件共计17件,标的额为1506万元;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作为被告的案件有91件,标的额为5.79亿元。

  科龙电器称,这次公告中的重大诉讼、仲裁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本期利润减少1798万元。而在2005年中报中,科龙电器主营收入为45.58亿元,主营利润为4.13亿元,营业利润则是-4.85亿元。

  对海信接盘科龙,外界目前关心的主要问题还有两个:接管后的管理班子如何构成,以及“海信”、“科龙”双品牌将如何运作。据了解,海信收购科龙的事情一直是由海信集团的战略发展部在操作。但是,正式接手后,将由谁总领该事务,目前尚不得知。另外,收购科龙后,科龙电器旗下产品的营销工作将如何开展,会不会让海信现有的营销体系介入,以及“海信”和“科龙”系品牌,如何在市场上避免自我竞争,尤其是在冰箱产品线上,海信和科龙重叠比较多。

  有分析家表示,海信区域品牌的痕迹仍在,而科龙一度是国内白电前三,以海信“收拾”科龙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摊子,资金只是一个方面,驾驭能力更重要。

  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海信还不能盲目乐观。众所周知,科龙的快速发展和当地政府支持密不可分。当年顺德政府选择格林柯尔重组科龙,而没把这杯羹分给美的,就是为了保住科龙这个牌子。由海信入主后,政府支持能否继承,还需要时间考验。另外,重组的成败,在于企业原有物质层结构的打破和新物质层结构的建立是否顺利。海信入主科龙后,势必会调整财务和中层管理层的绝大部分人马,在磨合期内,科龙在原市场的份额必将大打折扣。家电市场目前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已经呈现白热化的态势,如果科龙集团的采购和铺货量策略不能顺利开展,海信必将背上另一份沉重的负担。

  另外,由于家电业竞争激烈、利润稀薄,对于此次9亿元收购资金的来源,海信方面无人做出正面回答,而业界猜测很有可能动用海信地产的资金。此前海信一位负责人在接受福建一媒体采访时私下里表示,9亿元对海信来说不是什么难题,完全可以从海信地产等方面解决。“海信只需把去年一年的地产利润拿来注入科龙就足够啦”。

  不过,有专家指出,从目前的土地供给来看,土地的数量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它的有限性决定了其供给总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认为是固定的。而且,由于土地不可移动,即使某地区对土地的需求扩大时,也无法从其它土地价格较低的地区运来土地以扩大供给。因而,海信地产的资金能力能否持续撑起科龙大厦尚不明确。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杨致远:雅虎错过多少中国机会?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美晨牵手多家跨国巨头进入零售业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