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热点报道 >> 财经

经济改革与经济政策的演进逻辑


[ 中国品牌总网      更新时间:2013/12/16  ]     ★★★

     孔子说过,知识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唐朝的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多数知识的获得,是困而知之的。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政策的演进过程,也是困而知之。

     对经济的判断:仍存下行压力

     对2014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离不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比较谨慎的。三中全会以来,市场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增长中枢下移已趋于结束,中国的增长动力将得益于改革而重新得到加强。

     时间维度的判断是重要的。论增长中枢的下移和上移及其与周期下行和新周期的关系,目前并未脱离中枢下移和周期下行的阶段;而以五年时间的经济增长持续减速而言,和新的决策者依然以底线思维和渐进方式作为改革和转型的前提,经济下滑的幅度已然有限,“七上八下”的更窄区间将取决于政策目标,2014年出现巨大外部冲击打破增长区间的概率很低;经济低位徘徊的时间可能还将持续。改革非一日之功。

     增长和改革:根本和引领

     本次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也是做好明年工作的核心。对于明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也并未如过去三年把“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放在首条。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稳增长和政府干预,强调了改革。是不是说,增长已经淡出,改革成为首要呢?笔者认为不能这么理解。稳增长依然是改革的前提。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稳中求进是根本,改革创新是引领。

     就增长和改革的关系,经济会议不可能脱离三中全会的定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这是三中全会改革的前提,依此判断,并无明确的先行进行一次经济结构调整的意图,还是试图从经济的持续增长中解决目前的问题,渐进的调整经济结构。那么未来的改革十年仍将是名义量值的收入、支出、资本、信用继续扩张的十年,继续货币化和房地产资本化的进程,很可能还将是缓慢加杠杆的策略。

     有无经济指标:倾向于有

     基于上述增长和改革的关系理解,对于经济会议尚未发布明年经济指标目标,笔者的判断是倾向于有,只是尚未公布,且与去年可能大体一致:经济增长7.5%,贸易增长8%,CPI控制在3.5%,M2增长13%。

     城镇化和房地产:难舍难分

     新型城镇化提出已经一年。城镇化会议召开将推动这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方博弈之下,无论城镇化走向何方,是希望中的人的城镇化和制度改革,还是城市和房地产的建设和扩展?实际上,人的城镇化也离不开城市的建设和扩展;更重要的是,都离不开资金安排和成本收益计算,而进一步房地产资本化和伴随的信用体系扩张,正是资金和利润的来源。新型城镇化和房地产难舍难分。

     经济会议和三中全会《决定》,都未提及房地产调控。三中全会的土地改革,考虑更多的还是从房地产的继续资本化中重新分配增值收益,来满足各阶层的诉求,进而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

     政府作用和地方债务:规范发展

     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改变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的考核方式和政绩观,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约束。经济会议把“着力防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工作的第三项主要任务,前所未有的重视。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改革的核心。三中全会还是要兼顾市场和政府的思路。对于政府如何恰当、有效的发挥作用,即“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可能更多的还是靠政府的自我学习、自我改进和自我约束;而不是不去发挥作用。增长和发展是前提,城镇化作为持续增长的主题和改革的试验场,房地产不能放弃甚至不能经历较大调整,在此基础上的约束地方政府,防控债务风险,更多的就只是规范中发展。地方债务难有系统性解决方案,风险化解仍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后续影响

     考虑到2013年实际的稳增长操作,和外贸中的大量热钱,2014年若要实现同等目标并不容易,稳增长政策可能届时仍将不可或缺。

     政府投资要维持一定速度。政府投资的融资,和政府融资挤占的私人部门融资,也需要给予支持。配合融资规模和资金成本,货币政策需要微调。与增长目标和货币政策相关的,2014年的金融风险就仍然处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其自发的增长趋势虽然明显,但实际暴露仍将较为有限。2014年经济增长将超过目标值,但通胀也将高于2013年;结构调整和实质性改革可能仍然是渐进的、缓慢的甚至短期会有反复。

     谁在阻碍和制约改革?既得利益之外,在增长和改革的权衡中,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过底线增长是为保就业。但是在退出反危机政策后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并未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其中的原因包括人口红利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并未探知触发失业的增长底线;更有意义的是,劳动力市场调整伴随的适度失业可能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所必需的条件,现在的源于政府维稳的虚假充分就业下的增长减速可能是不达目标的。可能有的时候,观念比既得利益对于改革的阻碍更严重。“困而知之”,并非易事。正如凯恩斯的名言,“或早或晚,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才是最危险的东西,好歹且不论”。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优先股难成救命稻草 留一半清...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2013年中国十大财经事件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