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从1990年创业开始,一路走来遇到过形形色色各种对手,在我们规模还很小时就遭遇南京的八大国有商场的联合挤压,但我们以小搏大,出奇制胜,在南京轰动一时,被誉为是“小舢板大战八大航母”。到后来两强争霸,甚至全球500强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军中国时,我们从来都是主动迎战,但都笑到了最后。2005年一家美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很多媒体认为我们日子要难过了。当时有记者就问我打算怎么办。我说它是一家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企业,但五年内不会考虑它。这位记者朋友没听懂我的意思,接着问“那五年之后呢?”我笑了笑说“五年我都不考虑,五年之后可能他们就要退出中国了。”结果它在11年时就悄悄退出中国市场,算一算刚好五年。这不是说我是预言家,而是因为我很清楚它虽然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但是投入不足,速度不够,5年时间只开了9家店,而同期我们开了1300家店,它错过了在家电连锁爆发式增长时期大幅扩张的机遇,没有通过快速壮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自然无法抓住普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而这就注定了它在中国发展的失败。
商场如战场,如今面对一个初出茅庐,规模只有我们十分之一的对手挑战,我们更多的是觉得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他们知名度很小,但是苏宁已深入人心,所以对手很可能是想借此来炒作。当时我在国外,我们易购的副总直接在微博上公开迎战了,承诺价格永远比对手低。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电商也纷纷加入进来,原本是我们的周年庆瞬间演变成整个电商行业的大战。一番较量下来,在15号当天苏宁易购就产生了5000多万美金的销售,是日常销量的8到10倍,流量也暴涨了近10倍。14日全球网站排名还在600位左右的易购,一天时间便最高冲到了62位。回国后,我来到他们的办公区,鼓舞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说:“你们年轻、有激情,我愿意与你们一起站在苏宁易购这辆飞驰的战车上并肩作战。”经此一役,奠定了易购在中国B2C行业前三的位置。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纯电商时代。
在去年底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赌约,中国一个地产界的企业家和一个互联网界的企业家,以中国零售业的未来为筹码,下了一个1个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640万美金的赌约: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那位房地产企业家就给互联网的那位1640万美金,否则就反过来。
这两个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俩一个是做房地产起家的,一个是做互联网起家的,他们两个拿中国零售业的未来打赌,这似乎有点干涉我们零售业的内政了吧?在我们有20多年零售业经验的从业者来看,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同时又是大势所趋,当它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社会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互联网化。所以将线上线下割裂开来,讲谁比谁更好,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专业的。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从你们美国这边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前十大电商中,有九个来自于传统零售企业。
而且传统纯电商平台存在着商品性能展示不充分、商户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消费者立体式购物体验的需求,无法全面地服务商户、培育品牌。比如买个彩电,视觉效果如何?买个服装质感如何?买个单反相机,镜头成像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是没法单纯靠网上体验来解决的。此外,对电商平台成本低、价格低的认识,也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在中国至今仍没有盈利的B2C独立电商企业,依托平台的网上商户,超过80%的也是亏损的。
面对这样的先天不足,纯电商模式只能是一种过渡模式。那苏宁应该如何发展呢?答案就在各位同学的手中,对,就是以手机和Pad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我这里有组数据,截至今年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2亿户,智能手机年销售量达2.7亿部。我们意识到这将给全球零售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推动零售业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那就是线上的便利性与线下的体验功能完美融合的O2O模式。而且相对纯电子商务这种过渡性的商业模式,O2O或许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零售业转型变革的方向。
结合多年的探索,我们今年正式对外发布了“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图”,明确指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互联网零售,重点是O2O和开放平台,未来要把门店开到消费者的口袋里、客厅里去,并通过开放平台“苏宁云台”,将自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搭建共赢的生态圈。
下面我想带大家进入未来时段,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布局的互联网零售蓝图,看我们将如何一步步把O2O和开放平台这两翼打造成强健的翅膀。
首先,O2O比我们预想的来得更快。在我来之前,中国刚刚经历了一轮电商大战,但今年大战的主题却有别于纯网购,排名前列电商纷纷强调自己在O2O上的布局。就在前几天,我们也刚刚举办了“中国首届O2O购物节”,在中国率先推出了首个O2O标准,即商品统一、价格统一、促销统一、支付统一、服务统一。
虽然O2O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至今依然很少有企业能完整的实施。这是因为想要完整的实施O2O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O”,即同时在线上和线下都拥有自身能够掌控的渠道;二是必须实现两个“O”的无缝协同和高度融合。而中国大多数企业要么只有线上,要么只有线下,同时兼具的屈指可数。
而我们在线下排名第一,线上排名前三,综合优势明显,剩下的就是如何打通被形象称为左右手互博的壁垒了。为此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做了三件大事:首先是破除组织壁垒,一季度再造组织架构,实现了双线渠道的全面融合、资源的全面共享、成本的统一核算;二是破除价格壁垒,6月推行“双线同价”;三是破除体验壁垒,将原先纯粹销售功能的店面,升级为集展示、体验、物流、售后服务、休闲社交、市场推广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化门店,如全店开通免费WIFI、实行全产品的电子价签、布设多媒体的电子货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各种消费行为,推进实体零售进入大数据时代。
上个月我们又以4.2亿美金收购了中国领先的网络视频媒体PPTV,进一步强化对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探索。PPTV是中国首家全面覆盖网页端、PC客户端、手机端、Pad端,并率先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的视频新媒体,活跃用户超过3.4亿。同时苏宁也借此加快进军OTT领域,积极探索包括互动视频购物、剧情植入式消费、精准客户推广等视频与电商的全新结合模式。在刚刚落幕的O2O购物节上,我们率先推出的视频团购就吸引了上百万客户同时在线抢购。
在苏宁的推动下,原本的网购潮最终成为了O2O模式之争,用互联网改造后的实体店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O2O发展的重要一端。O2O购物节当天,苏宁全国1600多家线下实体店平均每小时涌入100万人,较去年同期的客流量增长了近四倍,同时产生了巨大的订单量,仅一个地区的配送量就达到了两万件/天,创下了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最大增幅。而苏宁易购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1200万,合计PV流量高达5.6亿次,移动客户端销售同比增长了10倍。三星的一款手机销售就达656.8万美元,甚至还卖出了售价高达36万美元的豪车,苏宁O2O模式一鸣惊人。
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O2O消费潮的兴起说明,相比传统实体零售和传统电商,唯有O2O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好处,这是不可阻挡的消费趋势,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时代机遇。一旦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曾经被认为是巨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转瞬之间就能点石成金,天平将重新向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