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地区新闻

大企业和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  山东新闻网    更新时间:2005/9/13  ]    ★★★

    ——访青岛市副市长吴经建

    恐怕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青岛这样“盛产”名牌,46个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拥有量使其位列全国同级城市之首。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等,品牌、企业家、大企业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推动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青岛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谈到品牌经济,青岛市副市长吴经建不无感慨。他说,青岛发展品牌经济有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在品牌基础上形成的品牌经济,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的发展水平,我个人认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非常重要的标志。”

    大企业是青岛工业的支柱,是这座品牌城市的形象和名片

    中国经济时报:大企业在青岛经济发展中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

    吴经建:大企业是青岛工业的支柱,是青岛经济的标兵,是青岛这座品牌城市的形象和名片。去年,十大企业集团本地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1097.4亿元和9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2.9%和46.4%。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生产总值1198.5亿元,增长17%。十大企业集团实现产值、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8.22%、42.44%和61.29%。大企业集团对全市的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2004年,青岛完成工业增加值1024.1亿元,增长20.9%;其中名牌企业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市工业的50%以上。

    中国经济时报:青岛的大企业和品牌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吴经建:总体来说,青岛市委市政府抓住了经济转轨的历史机遇,以有形的手牵引品牌战略不断升级。而青岛的企业家也充分利用了市场开放的机遇,精心地运作和打造品牌,实现了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青岛曾开展创“金花”活动,包括青岛啤酒在内的“五朵金花”就是当时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大企业和品牌经济都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吴经建:青岛大企业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名牌战略阶段。青岛是全国较早实施名牌战略和创名牌活动的城市。1984年提出培育一批象青岛啤酒一样的拳头名牌产品,规划确定了57种青岛优势产品,其中海尔冰箱、海信彩电、双星运动鞋以及青岛啤酒均在规划之列。青岛市出台了《1984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拉开了青岛工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序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青岛名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青岛啤酒、双星运动鞋、蓝天运动服、崂山矿泉水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新兴家电工业产品,如海尔冰箱、海信彩电及随后的澳柯玛冰柜迅速崛起。90年代初,全市有78种产品获得国家质量奖,1100多种产品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31种产品获得“青岛金花”产品称号。

    二是集团战略阶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青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们鼓励大企业借助品牌和技术管理优势,通过强强联合、兼并等形式,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先后组建了海尔、双星、海信、青啤、澳柯玛、黄海橡胶、海珊等大型企业集团。到90年代末,大企业集团基本形成规模,十大集团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0%以上。

    三是园区战略阶段。九十年代末,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大企业集聚扩张进入新阶段。我们加大政策力度,积极鼓励大企业实施园区战略,向园区集中。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信信息产业园、国风药业园等相继开工建设,成为大企业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产业配套的新载体。大企业园区化与农村工业化互动,加快了郊区经济的发展,郊区经济占全市比重由90年代中期的1/3达到2003年的半壁江山。

    四是集群战略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市提出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大企业在产业集群中逐步成为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平台。家电产业集群中的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去年除自身产生130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43亿元的税收外,还带动了800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青岛啤酒一家就拉动全市几十家配套企业(年产值约6亿元)的发展。

    纵观青岛大企业和品牌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认为,政府正确的引导、企业的积极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是共同构成青岛品牌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品牌经济崛起的根本保障

    中国经济时报:实施名牌战略和发展大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但是,企业是名牌产品的生产者,名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定位,才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支持企业品牌的发展?

    吴经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品牌经济崛起的一个根本保障。从青岛品牌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创建公平、有序的法制环境,顺势引导,有为而之。运用市场的手段社会的力量,由点及面加以推广,不断营造和优化着品牌成长的硬、软环境。

    首先,加大名牌企业的技改力度,提高名牌竞争实力。比如,青岛啤酒集团1978年的产量只有4万吨,通过不断的技改投入,1992年集团产量达到24万吨,去年年销量已达370万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出口量占全国啤酒行业的50%以上。“八五”规划以来,青岛每年都根据企业的申请,排出30个名牌企业改造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从立项实施,到投产达产,实行一条龙服务。

    其次,发挥名牌优势,实行强强联合。品牌的发展往往从名牌产品开始,进而发展到名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有所作为。青岛市政府通过资产的划转,整合、重组,先后组建了海尔、青啤、海信、双星、澳柯玛等一批名牌的大企业集团。比如,利用海尔冰箱的名牌效应,由原来的海尔电冰箱厂,吸纳了青岛冷柜、青岛空调柜、青岛洗衣机一批企业,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海尔的整体规模和效益,为争创世界名牌奠定了基础。为使企业能够放开手脚发展,发挥市场龙头作用,青岛市政府还先后把一些大企业由原来的主管部门管理,调整为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市直企业,从而减少了对名牌企业管理层级,并且对名牌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服务。

    再次,营造企业家良好的创业环境,建立稳定的企业家队伍。青岛市政府始终将优秀企业经营者,作为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品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多年来,始终把培植名牌产品,培育名牌企业和培养知名企业家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选配机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企业领导班子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为保持企业家队伍的稳定,不轻易调整名牌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率先在名牌企业实行年薪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推动名牌企业的发展。现在,许多名牌企业正处在由国有独资向社会多元化体制的转化中,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改造预计到明年将全部完成。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是品牌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品牌经济,企业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

    吴经建: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品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是品牌经济发展的主体,把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旗帜,把企业作为品牌成长的载体,以品牌的运作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运作促进品牌的不断增值。

    这方面,企业需要高起点引进与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保持品牌的技术领先水平。青啤1979年就开始大规模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海尔1984年从德国引进了最先进的冰箱技术,海信引进了日本松下彩电的生产技术,澳柯玛则是和瑞典公司合作。双星技术和美国的布瑞克公司合作,使产品提高水准的同时顺利进入美国市场。高技术的引进,确保了这些名牌企业的产品高质量,但是更主要的是技术的消化吸收,为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积极实施资本运营,保证名牌的规模优势。“九五”以来,海尔、双星、海信、澳柯玛依靠名牌技术和管理优势,实施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了品牌和经济规模的互动。在扩张模式上,海尔主要突出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盘活了一些休克的有形资产,组建联合舰队,向世界五百强冲击。海信、澳柯玛通过控股扩大实力,依托品牌优势不断进入新领域。青啤主要利用技术和国际的品牌,推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并且首推新鲜度管理战略,拓展了市场空间,再现了企业辉煌。

    中国经济时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中心环节和战略基点。在许多新技术领域,我国企业长期承受着支付巨额专利费用、品牌压榨和受人制约,原因就是自主创新缺乏、能力不强。

    吴经建:为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名牌活力,青岛名牌企业不断调整完善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决策管理等模式,建立决策科学、反应迅速、管理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和管理系统,构建富有活力的研究开发系统。目前,我们有十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像海信集团成功研制出了“信芯”芯片,填补了国家空白,它的研发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研发中心不仅每年为本企业的研制开发高技术产品,而且承担了国家级的重点技术攻坚项目。

    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名牌企业已逐步跨入国际品牌行列。海尔和日本三洋,澳柯玛和美国GE公司,青啤和美国AB公司,黄海橡胶和香港科技黄埔及意大利公司,青钢集团和韩国铺下等建立了战略联盟,逐步由竞争转向竞合,实现双赢。

    需要强调的是,名牌的创立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是品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品牌城市不仅体现在品牌经济上,还要体现在品牌社会和品牌文化上,强化全社会的品牌意识。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名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企业家信息库,逐步形成市场化配置职业经理人。通过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名牌企业经营者的活力。注意发挥名牌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帮助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为品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浙江制造的品牌之痛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京城商场返券风重抬头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