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2004年的联想经历着自己的彷徨与梦想:从最初的裁员风波到成为奥运合作伙伴,再到成功收购IBM PC全球业务,联想未来的愿景依然是高科技的、服务的、国际化的联想。杨元庆希望经过这样的调整,能够实现联想的抱负和理想。
联想总裁:杨元庆
北京时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同时,老帅柳传志将彻底退居幕后。
具体而言,联想集团付出的12.5亿美元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构成,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因此,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
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
这次联想的收购行为,是中国IT行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场,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联想表示,成立二十年来,联想经过无数坎坷,但是要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规模的长久企业,这次和IBM的合作是一个突破性契机,联想管理集团的管理层在两间国际顾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近13个月的谈判和工作量极大的业务梳理工作。最终走到了一起。
联想三年准备
“国际化的梦想最早可追溯到柳总在位时,柳总不止一次讲,中国要成为世界性的强国,必须有一大批知名的跨国企业,联想就要成为这样的企业。”联想集团一人士表示。
此时,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增长最大的PC市场,联想把重心放在了国内。
2001年,柳传志向杨元庆交旗,联想国际化开始走向实际。
首先是国际化人才的培训上。联想内部人士透露,联想先后与英特尔、微软等跨国公司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培养一批了解国际业务的人才,培训范围包括技术、产品、市场等部门。
也就是当时,联想开始将部分产品拿到国外销售,并建立了7个国外办事机构,“但销量很小,截至目前,海外业务占整体营收也不超过3%”。
联想人士透露,在试销的时候,联想发现其品牌在国外很多地方已被注册。2002年9月,联想开始筹划换标。
2003年4月,联想全球换标。“外界预估联想换标成本超过2亿元,其实真实成本非常低,因为联想的业务主要还是在国内,但解决了商标问题,联想国际化就有恃无恐。”
与此同时,联想开始规划全球化战略,“当时战略布署的重点分两部分,首先是在哪些国家、哪些地区进行重点突破,特别是弄清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竞争对手都存在什么样的软肋;其次是开展海外业务时,是通过并购另外一个强势品牌完成,还是打自己的品牌,自建营销渠道来完成”。
该联想人士透露,换标之前,联想已经确定了重点突破的区域,即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原因在于此三地是全球PC最大的消费区域,联想全球化要取得成功,非在这些重点区域突破不可;其次是东亚、南亚、中亚甚至北非市场,与重点区域与竞争对手正面冲突不一样,联想的竞争对手在这些地方力量不强大。
换标之后,联想开始把PC及一些外设销往欧洲,甚至北美市场。这种试探性的销售让联想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要在强手如林的北美、欧洲市场推广品牌为“lenovo”的PC,所耗成本极高;二是渠道组建相当困难。“要想迅速解决这两方面的困难,只有收购另外一个品牌。”该人士表示。
2004年初,联想开始了与IBM的谈判。“双方进展得并不顺利,中途还有富士康搅局,庆幸的是联想选择了坚持,并最终获胜。”
12月15日,联想将在工体举行盛大的20周年庆典活动,20周年庆典联想将回顾20年来的风风雨雨,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三年一梦国际化,12月15日的工体将是联想国际化之梦开始的地方。”联想人士表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