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与品牌需整合
找到合适的品牌是奢侈品购物中心成功运营的前提,而商场本身的设计也必须与之相匹配。品牌商无疑会关注购物中心的硬件条件,新鸿基地产力求为顾客打造第二个家园。
“国际化的设计不可或缺,本土的特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消费者会觉得在购物过程中非常舒适。”冯秀炎透露很多奢侈品的运营商都非常关注这一点,同时她提醒国内购物中心要学会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例如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从它身上可以看到奢侈品品牌怎么样在国外进行建设。
购物中心与品牌的整合迫在眉睫,如今富裕的国人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应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和VIP服务,给消费者创造与众不同的体验,以便吸引他们在国内进行购物。
“零售商必须要推出更多的市场营销和宣传活动,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新品会进行积极的宣传,对于国内的品牌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冯秀炎表示,国内的品牌商需要考虑中国的文化,而购物中心有很多机会邀请中国名人进入宣传活动当中,奢侈品牌和奢侈店铺可以利用这些名人效应。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只有胜者才能够存活下去。冯秀炎提醒企业,在建造购物中心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市场调查,不能想以后再做出改进,而是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做出准确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走向。
现在国内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去创建舒适的购物环境,企业要注重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作为购物中心和土地的开发商,必须走在市场的前沿,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定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现在很多奢侈品品牌入驻中国的购物中心,品牌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奢侈品旗舰店在设计上具有创新性和国际性,并使购物中心脱颖而出。
奢侈品牌要和购物中心结合起来是显而易见的,冯秀炎同时指出,购物中心和奢侈品牌都必须专注细节,凸显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之处。
中国奢侈品购物中心的上升趋势明显,但是国内企业不能局限于只关注国外大牌,现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品牌个性,购物中心如果仅是单单容纳奢侈品的店铺,对企业本身仍是不小的挑战。
冯秀炎表示,奢侈品店铺要与购物中心功能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客户最大满意度。“奢侈品在购物中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从细节着手,突出购物中心的特征,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成功的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要学会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冯秀炎总结道。中国企业应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自己实施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因为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接触到更多的机遇,中国的购物中心要平衡挑战与机遇之间的关系。
ifc也曾招商难
位于小陆家嘴核心区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ifc)正是敢于创新和突破的购物中心的典型案例。在世博会前开始试营业,百余世界奢侈品牌入驻。ifc这个大型综合体项目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以及复式住宅。从2010年上海ifc一期商场建成到2011年底一年时间,商场营业额超过50亿元,租金收入约4亿元,逆市满租。
2005年,当新鸿基拿下ifc所在地时,陆家嘴的消费能力并不被国际品牌所看好,他们像很多买房投资者一样宁选浦西也不选浦东,所以ifc的招商是困难重重。
“我们研究定位,引入香港国金中心概念,考虑到陆家嘴未来前景,我们以5年后的陆家嘴来打造商场,并与正大广场的中端客户定位差异化竞争,由此选择定位为新鸿基体系内最为高端的商场。”冯秀炎回忆说,定位确定好后,商场的动线设计、外立面结构等方面也往高端化进行。
再加上该项目集合了酒店式公寓、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等多种高端物业配套,主力店的高端品牌先后进入,这对次主力店品牌的招商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ifc拿地规划到开工上市,新鸿基地产曾与将近2000家商户品牌接洽,最终选定175家。
“高端品牌商户很讲究周边品牌,一般情况下是先确立面积、位置,这还没有结束,确定之后也会根据相邻品牌进行调节,包括颜色、面积等。所以确定一家主力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冯秀炎说,建造一个购物中心并不困难,但需要资本、劳工、人才、创造力等方面的长期投资,如何保证整个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繁荣是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不仅要站在全球的视角,还要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冯秀炎看来,中国的奢侈品购物中心必须要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找准定位可以促进奢侈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向前发展。“不同购物中心有不同的愿景,不要太多关注竞争,去管理好自己的购物中心,创建自己成功的业务模式,从而找到自己的客户群。”冯秀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