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2005年7月,当听到出口欧洲的皮鞋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消息时,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大吃一惊:“我们的鞋子这么便宜卖给人家还不让卖,贵一点的反而还能卖?”当时的王振滔怎么也没有想到,从那时至今,7年间,他将历经一审败诉、二审再诉等种种艰难过程,和欧盟理事就反倾销案打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并肩作战的企业也从120家变成30家、5家,最后只剩下自身一家孤身作战……
诉讼故事
7年诉讼王振滔
“从年轻人变成中年人”
“过程太漫长了,等到最后胜诉结果反而内心很平静。”47岁的王振滔感慨,这场诉讼耗时之长,感觉自己也从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在他看来,这场为期7年的应对反倾销之战就像一次马拉松般的长途游泳,刚开始自己像年轻人一样热血沸腾,在大家的相互激励下就领头冲下了海。不料,100多个嚷嚷要一起游泳的企业家减少到30个,最后真正跳下海的只变成了5个;再减少到自己一个人。
“这就像我们领头带着几个人去游泳,结果回头一看,跟着的人都没了,但是我不能跟着往后游了,因为我是举着红旗的开拓者,必须继续往前冲。哪怕前面是不好的结果,大不了这点诉讼费丢了,我也能承受。”
最终,王振滔独自上岸。而他也表示,经过这次长途跋涉之后,自己也变成了中年人,心态已和当年完全不一样。时过境迁的不仅是王振滔个人,还有奥康,已经由单一的制鞋企业变成了包括制鞋、生物医药、金融、房地产等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就制鞋业务而言,奥康由于发力于国内市场,其海外业务比重已经萎缩,2012年上半年的海外业务比重滑落至历史新低的5%。
欧洲“单刀赴会”
抗辩被请吃饭
在奥康应对欧盟反倾销税的过程中,王振滔“单刀赴会”到欧洲为中国鞋业抗辩的故事被广泛提及。
2006年6月,王振滔应欧盟鞋业联合会主席卡尔沃的邀请,以中国制鞋企业唯一代表的身份,出席在西班牙阿里肯特举办的西班牙鞋业论坛。由于西班牙是欧洲的传统制鞋大国,尤以阿里肯特的制鞋业最为集中。中国皮鞋进入欧洲,对西班牙鞋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就在此前一年,身为邀请人的卡尔沃曾代表西班牙鞋企,向欧盟提交了调查中国鞋企倾销的申请。
2006年6月15日,王振滔在并不被看好的氛围中发表主题演讲,并“主动示好”,强调中西两国均是鞋业大国,应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并表达了希望通过法律来解决争端的信心。而他这次发动的“友好攻势”被业内视为为争取反倾销终裁而增加胜算的砝码。
三天后,王振滔代表中国鞋企专程赴欧盟提出抗辩。王振滔回忆说,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更没有犯法,因此在抗辩的过程中什么也不担心,且言辞激烈。最终,他的抗辩受到了对方的重视,对方将他带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公园吃饭,并且说为他当天的讲话而请他吃饭。
财经观察
“奥康胜诉模式”能否复制
“中国制造”所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今年有增无减。就在最近,中国的光伏电池组、陶瓷等产品也相继遭遇了欧美国家的反倾销。 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壁垒,是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在王振滔看来,奥康的胜诉是解开这道难题的答案之一。“奥康模式”的成功能够复制到其他行业,他将这种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模式的特点归结为: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支持、好的律师团队、团队作战以及坚持到底的勇气。
奥康胜诉所起到的信心提振不容忽视。正如王振滔所说,“中国每年都有好几个行业要应对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如果每次都有企业组团去诉讼,不管输赢,那么老外就不会滥用这种游戏规则,限制你产品进入它的市场或者延迟你进入。”
不容忽视的还有,不管如何,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练好内功、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附加值、开辟多元市场,最终靠实力取胜,才是根本上解决反倾销问题的最好办法。
诉讼费高达三四百万
反倾销税将退还出口客户
11月18日,在杭州参加学习十八大精神会议的王振滔接到了公司打来的电话,得知起诉欧盟的反倾销案以胜诉告终,他并没有表现得大喜过望。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了近七年。
虽然胜诉给这家制鞋企业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并不多,但喜悦仍然写在王振滔的脸上。一批又一批记者的到来,让这家上市不久的制鞋公司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公司大楼的门口,庆祝诉讼胜利的大红横幅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在制鞋的生产车间,工人们也在小声地谈论着这个消息所带来的效应。
奥康宣传部经理王海龙告诉记者,奥康在这场马拉松诉讼中付出的诉讼费用达三四百万,但目前欧盟赔偿给奥康多少诉讼费尚在统计和协商中。而退还的反倾销税数额巨大,不过是退给奥康出口客户的,与奥康自身关系不大。
反倾销消息传出之初
奥康欧盟客户表示“一起应对”
奥康外贸出口部的员工李海军还记得, 2005年7月8日一早,他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后所看到的一幕:一个关于“欧盟欲对中国部分皮鞋实施反倾销案调查”的网页如重磅炸弹般跳入他的眼睛。
当时奥康70%以上的产品出口销往欧洲,这个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如果要征收反倾销税,对企业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李海军随即对消息的准确性进行了核实,最终在国家商务部的网站也看到了该消息。
此前,中国鞋业进入欧洲市场,使得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制鞋大国担心失去主导地位,因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中国皮鞋实行“进口配额”限制等贸易保护措施,这项措施在实行14年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被解除,中国鞋企出口欧洲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李海军当天看到的这则消息意味着欧盟将很有可能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他担心奥康的欧盟客户会因此受到影响,于是迅速给欧盟客户一一发去了邮件。数小时后,他在不安中打开邮件,欣慰地得知欧盟的客户表示愿意与奥康一起应对反倾销。
由此,一场旷日持久的维权之战也将启幕。
反诉好比“鸡蛋碰石头”
起诉之初前景并不乐观
在经过一年的立案调查之后,欧盟委员会于2006年最终决定,从当年10月起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皮鞋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16.5%。而这意味着,中国1240家企业和近200万产业工人将因此受影响。
对于奥康董事长王振滔来说,应对欧盟的反倾销税成为了他面对的难题:欧盟是奥康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在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之后,奥康和大多数中国的外贸鞋企一样,出口欧盟皮鞋的利润空间将所剩无几。“欧盟是如此强大的一个对手,而我们只是一个没什么靠山的中国民企,这是一场鸡蛋与石头的较量。”
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中国皮革协会的介入和上百家鞋企的响应。2006年5月18日,百家中国鞋企代表在重庆璧山发表中国第一个抗议欧盟鞋类反倾销宣言——《重庆宣言》。企业家们决定通过发起对欧盟理事会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利益。2006年10月23日,奥康正式决定聘请“反倾销第一律师”蒲凌尘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盟理事会发布的征收16.5%的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法律。在宣布起诉之后,王振滔对于诉讼前景并不很乐观。
抱团作战一审败诉
百家申诉鞋企最后仅剩奥康
2006年12月底,奥康递交状告欧盟理事会的起诉书,温州泰马、广东南海金履、广东万邦和新生港元等4家企业跟进。漫长的诉讼程序也由此正式开始。
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律师团决定将法律诉求点主要放在欧盟在反倾销抽样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判定以及损害认定等方面。蒲凌尘等律师也开始了多轮的答辩。事态一度曾经朝有利于中国鞋企的方向发展,2009年11月,欧盟委员会就是否向中国皮鞋继续延长反倾销税向成员国征求意见,参与讨论的27个成员国中,15个国家反对延长反倾销税的计划,这意味着在这一试探性的表决中,欧盟多数国家不赞成延长反倾销税。
但欧盟部长理事会议最终还是通过决议,对中国产皮鞋所征反倾销税再延长15个月。而坏消息仍在继续,2010年,最初并肩作战一起诉讼欧盟的120家鞋企在漫长的拉锯战中也变成30家,5家。一审诉讼的结果也于2010年3月下达,欧盟法院驳回奥康等5家鞋企的诉讼请求。
一审败诉和延长反倾销税的消息再次打击了中国鞋企。看不到头的诉讼程序是否仍要继续?很快,5家企业中的4家选择了退出。其中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当时对上诉到欧盟高等法院是否能胜诉完全没有信心,而且自身对法律事务也不是很懂,所以不愿继续投入经费打一场看起来没有希望的官司。
“反倾销税”到期后迎转机
律师团二审诉讼费只收成本
王振滔回忆,一审败诉两个月后,蒲凌尘来到温州和他有过一次详谈。当时蒲凌尘认为,通过阅读欧盟初审法院的判决书,发现判决有失公允,在法律程序上也有不少瑕疵。如果好好利用这些法律疑点上诉至欧盟高等法院,奥康还有胜诉的机会,因此他建议,无论结果如何应在法律程序上走完。
同时,蒲凌尘带来的消息还包括,商务部已经提请WTO,就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事件成立专案组,来审理此案。此外,律师团在二审的诉讼费用上考虑只收取成本。
这次谈话也让一度有所犹豫的王振滔下定了坚持到底的决心。2010年6月,奥康正式向欧盟高等法院提起上诉,在其他企业退出的情况下选择了单兵作战。
本月中旬,奥康最终收到欧盟高等法院的判决书,称驳回欧盟普通法院在2010年3月4日做出的判决,取消2006年10月5日欧盟委员会对奥康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法规。
转机最终出现在一年后,2011年3月,欧盟针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税到期,决定放弃“日落复审”,并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反倾销税,这意味着长达近五年的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最终落幕,也意味着中国鞋企在这场应对反倾销税的战役中取得行政上的胜利。
胜诉并不表示欧盟“住手”
反倾销博弈还将继续
在“中国制造”频频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当下,奥康的此次胜诉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奥康的这一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行业。”王振滔认为,胜诉提振了信心,为今后中国企业应对贸易保护提供了一条借鉴之路。过去我国企业在面对不公正贸易现象时,往往选择了沉默,这样的胜诉显然会是一种鼓舞。
蒲凌尘也认为,胜诉为中国鞋企未来面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争端问题找到了相关法律依据,对中国鞋企国际化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不过,胜诉并不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皮鞋业的贸易保护就此打住,仍有可能会在将来使用反倾销或其他的贸易积极措施遏制中国鞋企的出口,博弈还会继续。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判决能起到示范作用,提振了中国企业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也限制了欧盟委员会滥用反倾销措施,滥用自由裁量权,警示欧委会不仅在市场经济待遇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在其他条款的适用上也要严格依法公正行使其行政权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