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高不成低不就
国内品牌服装行业陷入困境,除了全球的经济不景气之外,定位尴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服装业资深分析人士汪前进表示,“高档的赶不上国外的大牌,低档的价格又拼不过山寨小厂制造”。
由于这两年人力成本的增加,服装价格也是突飞猛进,以前品牌服装的出厂吊牌价格是成本的3倍,但现在出厂吊牌的标价已提高到7~10倍。“这意味着,原来标价300元~400元的国内商品,现在的标价在1000元~2000元左右,这几乎是中档国际品牌的价格水准。”汪前进表示。
价格已与“国际接轨”,但国内产品附加值不高,在设计、拓展、运营等诸多方面还比较落伍。再加上由于品牌知名度不如国外品牌,在渠道上也处于下风,比如为了引入CK、北脸、哥伦比亚、GUESS等品牌撑门脸,百货商场和公司多会让利,扣点仅在个位数,而国内的品牌几乎都在两位数,有些高的,甚至去到30%到40%。
在两头不靠的背景下,国内品牌在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冲击中,几乎完败,中国品牌服饰的产销比在60%到70%之间,这已经是较高水平了,差一些的几乎是40%,而H&M、ZARA的产销比在85%,几乎没有库存压力。
美邦服饰一直以ZARA为目标,因此不计成本地长期坚持大店模式,坚持门店由公司直营,希望通过提升供应链的效率,改善经营水平并降低库存。但在这一方面的尝试,美邦并不成功。
另外,尽管美邦已站在百亿俱乐部门口,但却迟迟未能解决高端品牌的短板。因此美邦在2008年推出针对“都市”消费人群的高端品牌ME&CITY,但迟迟未能实现盈利。在坚守3年后,ME&CITY在上海时尚黄金圈的淮海路店最终选择了关门大吉。
博盖咨询总经理高剑锋表示,如果说拼命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店铺数量,包括确立行业领先地位,是美邦在上市前的目标和使命。那么在其上市后,如何向内部管理环节要效益,以及如何提升其品牌附加值,成为摆在周成建面前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一家销售规模上百亿的企业,不可能将目光长期锁定在低价基础上的三四级市场。
但放眼整个服装行业,仍鲜见品牌由低往高处成功延伸的案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辛可表示,国外已有服装企业向下发展的先例,Prada成功之后推出定位稍低的品牌MiuMiu。或从最高端的“高级定制”,发展出“高级成衣”,直至“普通成衣”。但在低端品牌的基础上做高端,消费者往往会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