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行业研究 >> 房地产

2004中国房地产市场变局


[ 胡纲     更新时间:2004/12/25  ]    ★★★
先是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的银根紧缩政策,接着又是“8.31大限”这一记土地政策的重拳,这两大政策(尤其是后者)很明显是国家力求促使房地产降温的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8月31日,是国土资源部与监察部联合设置的“大限”,即日起,经营性项目实行土地协议出让的方式将成历史,所有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公开交易,“大限”已经引发了中国楼市的强震,房地产市场由此也将进入“后831时代”。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经济总体过热现象较突出,政府将会力争在2-3年内实现经济“软着陆”;从微观的层面看,这也是国家为保护土地资源、加速地产业整合所进行的必要的调整。
  由于政策效应的滞后性特点,要给“后831时代”的中国楼市全盘定论比较困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已经处于风口浪尖的房地产业将向前又迈进一大步。笔者以为,这一“步”对我国楼市未来走势至少会产生以下五大变数。

  变数一:市场格局

  首先,土地供应量的问题。
  由于政府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的经营将变得更为有序。“大限”之后,土地市场的供应量将会在一段时间、一定程度内减少,这也直接影响到新盘的报批、开发。但是,土地供应量的变化幅度不会很大,“大限”前,有地的“找钱”、有钱的“买地”――二手土地交易剧增的现象,在“后8.31时代”还将继续,所以,尽管国家收紧了政策,但地产业内部的“各取所需”依然能够帮助部分发展商“应急”。这两项相抵,基本上能够保持土地市场的平衡。
  其次,住宅供应量的问题。
  “8.31大限”涉及审批的项目达1200多个,这批项目对于我国楼市的未来始终将是不确定的因素,很大程度决定了“后831时代”住宅供应量会否增减。
  情况乐观的话,今年9、10月份,其中将会有一批项目顺利入市,增加消费者的选择面,加剧市场的竞争;反之,如果政府“从严处置”,那么上半年的市场行情将会延续。但是,笔者更看好前者,不排除“待审”的项目在“大限”前便已通过二手市场“换壳”成功,从而保证后续供应量的少量增加。因此,与其说是“供应量的问题”,到不如说我国楼市将出现各种资源重新整合的高峰。
  第三,区域开发影响的问题。
  未来地产开发与区域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如北京在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并辐射到环渤海经济圈的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上海将在201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房地产也迅速兴起等等,这些城市群在实现区域经济目标的过程中,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策划代理的上东三角洲,就正好处于北京燕莎、望京、丽都三大商圈围合的上东新区“心脏”地带;而另一个南城项目星河城,则紧密契合北京南城崛起的步伐,这两个项目都与区域发展形成互动互进的态势,而且都是百万平米以上的大盘。由此可见,京城楼市大盘开发将深刻影响市场格局。

  变数二:开发商品牌

  前有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后有“8•31”迫使开发商如数缴纳土地出让金,大部分开发商都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笔者以为,八成房地产企业和开发项目将因此出局,尤其是那些资质低劣、实力不济、资金链绷得很紧的开发商。其实,这也符合了市场营销的“二八定律”,即真正规范的市场只有20%的企业掌握80%的资源。像开发商没交或者没交齐土地出让金,就已经将土地抵押给银行并取得巨额贷款的现象,将一去不返。
  第一,“实力”将取代“关系”。
  “后831时代”,大批房地产企业将进入转型期,那些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真正有实力的规范企业,将会得到更大发展。以前,开发商要想顺利拿到地,“关系门槛”的高低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对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显然是不公平的。那么,政府堵上协议出让的口子后,“关系”这道人为障碍的效力将不复存在,“关系开发商”也将逐渐淡出市场。
  第二,“强龙”不惧“地头蛇”
  以北京为例,开发商将积极入市,“后831时代”要取得土地,唯一的途径就是招、投标,所有开发商一视同仁。如此一来,很多有实力、有品牌的外地开发商,甚至外资开发商就无需再迈过进京的“门槛”了,从而一门心思积极开拓北京市场。
  第三,房地产开发商的品牌走势。
  随着对土地需求大幅攀升和政府对土地价值更深入的理解,未来,宝贵的土地资源将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向少数有资金实力进行大规模土地储备、有专业能力实施大规模开发、有品牌保持市场销售份额的开发商集中。品牌将成为“后831时代”的一把市场利剑。

  变数三:房价走势

  以前,一些“关系户”打着开发的幌子,拿到土地后再转手,从中谋取暴利,而真正的开发商拿到的“转手”土地价格却增大了开发成本,从而直接导致了房屋售价的升高。“后831时代”,这种现象将有望杜绝。
  同时,如上文所述,笔者对“后831时代”的市场供应量增加持乐观态度,因此以为,将对房价带来很大的冲击。
  从国家宏观调控来看,据有关部门销售备案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房价上涨了3%,这个额度也是国家所希望的,因为,这从总体上保证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银行利率相比互相都不“亏”。
  从市场的规范化看,两大政策限制了目前正在对房地产行业“虎视眈眈”的“外行”投机者,这帮人“赚了就跑”,追求高利润使得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房价无端抬高。今后,不打算在房地产行业长期发展的投机行为将被制止,从而将极大稳定房价。
  从开发商的心态看,都唯愿房价高涨,但土地、信贷的双重加压,使得一批开发商“急于脱手”,尽管政策变动带来的土地供应量将呈减少趋势,但住宅供应量的乐观增幅,不会带来房价的上涨,甚至于有可能微微下调。
  从消费形态来看,有钱的投资者会更倾心于地段、产品俱佳的高档投资型物业,因此,投资型高档项目不会出现降价现象。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流产品将发生很大变化,那些总价支付相对比较低的郊区、近郊的中低密度、小高层、中层住宅产品将越来越迎合或满足普通工薪阶层购房置业的欲望,从这一点看,主流住房市场的需求将持续走旺。

  变数四: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是房地产行业的另一把“上方宝剑”,上半年出台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提高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将会持续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银行贷款的紧缩。
  四大商业银行加强对开发贷款的控制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根据央行统计显示,银行信贷资金占国内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比例达80%,如果这是平均数,那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远大于80%。“后831时代”,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收紧,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可能会出现问题,对整个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个人信贷审核。
  个人按揭信贷门槛的无疑将会提高,但不针对真正有需求的买房人(比如第一次置业者),而是针对那些购买第二套、第三套甚至是第四套的投资者。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楼市最大的住房需求群体已经是工薪阶层,这批消费者是真正的“自住置业”,从国家政策角度看,这部分人群是受到“保护”和“鼓励”的。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很多开发商已经觉察到,买房人办理住宅按揭贷款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
  第三是房地产商与金融合作模式。
  随着房地产高速发展时间的延续,目前住房抵押贷款金额和对发展商开发贷款合计已经占总开发金额的60%以上,从目前的贷款结构看,真正危及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主要是来自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随着对房地产贷款总金额控制规模,房地产开发与金融服务的结合也要求有更多的形式。
  比如提供高数额授信额度、优惠贷款利率、制订开放式按揭等措施,为优秀的开发商扩大开发规模、加快开发进度、改善自有资产的结构和盈利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变数五:营销推广

  “后831时代”,市场经营将更为规范,从宣传推广的角度来讲,房地产广告将会更透明、更理性化,而不仅仅是凭几个“缥缈的概念”、或几幅“形式主义”来赢得眼球了,深圳、广州相对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很好的启示。
  市场经济呼唤信用经济,对房地产行业来讲,尤为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关注。近几年,在房地产经营过程中,暴露出的广告欺诈、销售欺诈以及房屋质量等问题,已是屡见不鲜。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前,由于房地产“准入门槛”太低,致使大量低资质开发商进入市场,应该是致使上述信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从操作上看,由于低资质开发商无相应技术人才,无稳定的经营队伍,只能大肆炒作概念,在合同和广告上做手脚,制售伪劣商品房,甚至坑还没有挖就开始卖房,以至于消费者拿到的房子与当初开发商承诺的存在很大差距,损害消费者利益。
  随着“后831时代”的来临,房地产诚信经营将成为市场主流。
  针对少数开发商的失信行为,将会有更多的法律与社会舆论予以严惩、谴责,如有必要还将公开曝光,以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消费者日益成熟、理智,迫使市场需要一批资质、信用较好的房地产企业,以提高消费安全感,既能保护消费者利益,更能有力地推进房地产业的诚信体系。
  对于销售代理,销售服务的要求会更高,其将形成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的“一对一”模式,同时,营销手段的多元化、差异化也是对代理公司提出的新的考验。
  对于广告公司,资质的考评标准也将重定标高,市场选择将集中倾向于专业化、规模化、系统化的广告公司,或者说,“强者愈强、弱者恒弱”。

结语
  综上所述,从总体看,进入“后831时代”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情况不会改变,五大变数将影响房地产市场越来越走向规范、成熟。而这一切,对买房人而言都应该是一件好事。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从购物中心一般条件谈商业地产定位...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房地产营销的七大“迷局”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