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不同。‘4万亿’是由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制定计划,地方政府去落实。而这次中央选择放权,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具体计划。”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不过,孙立坚强调,从效率角度讲,此轮刺激政策与当初4万亿政策相比有所进步,但鉴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上的问题,这样的刺激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后遗症。“最好,政府还是应减少干预,以引导为主,给企业减税,扶持公平竞争环境,那样,才会有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活力。”
资金从何来
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再加上土地收入的锐减,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下滑,尤其是东部地区,不少城市财政收入呈锐减态势。
于是另一个疑问是,在财政困局之下,规模如此宏大的投资,地方政府的资金从何来?
以长沙为例,长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这意味着,800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需要该市10多年的财政收入。而号称将投资3万亿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
对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地方政府的资金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方面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借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地方债形式。
但孙立坚认为,如果以地方债和向银行借贷的方式融资,后遗症还是会很大。“政府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企业成为投资主体来带动经济发展,这会是解决资金来源以及带动经济良好发展的方式。”
宋颂兴则表示,国内根本不缺资本,关键是货币配置有问题,如何引导资本投向应该投向的地方。(作者:史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