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大区别是,阿里巴巴专注于满足供应商、采购商之间的“信息流”需要,敦煌网则一开始就满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服务流、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B2B发展第一阶段,一边是海量中国供应商,一边是海量海外采商,“meet”是第一需求。第二阶段,特别是2008年之后,全程外贸服务的能力更被商家看重。
在第一阶段,阿里巴巴获得更快的增长机会。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显示:外贸平台上拥有2700万注册用户,98%为免费用户,50%以上是境外注册用户,平均每天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数百万买家到此寻找供应商。Alibaba.com.cn的注册用户更多,有5000万以上,其中98%是免费用户。
敦煌网“遍布240余个国家、400万采购商”与阿里相比,尚有很大距离。
对于王树彤来说,威胁在于马云的阿里集团的模式正在向“电子化国际贸易”以及“打造全程外贸服务的能力”的方向发展。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马云提出了从“meet at alibaba”向“work at alibaba”转型。
更大的动作是今年,阿里巴巴B2B业务私有化,马云重组资产上市,此前记者获得一个重组方案是“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速卖通+淘宝集市+万网+一达通”打包上市,新上市公司的核心使命正是“work at alibaba”。
王树彤认为,随着电子商务向纵深方向发展,B2B将重新绽放。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敦煌网,王树彤说:每家公司拥有的资源不同,因此所走的道路也不同。对于孰优孰劣,王树彤未做任何评价。
M2C还是C2B
为制造商提供进入渠道的机会
对于王树彤来说,竞争对手不止阿里巴巴,还有谷歌与FaceBook。
王树彤透露说,谷歌正大规模的从易贝挖人,成立电子商务团队;与此同时,FaceBook也在尝试电子商务,但“大家只看到了方向,却都没有看到方法”。
王树彤认为谷歌担心“只做广告(在线营销),不切入全程电子商务,未来有一天会边缘化”,而FaceBook的想法则是“有了社区,自然就会生长电子商务”。
社交化电子商务自去年就开始热炒,FaceBook的做法给了很多人想象空间。
王树彤则不这样认为,她认为社交网络只是渠道,一是营销的渠道,比如做各种线上活动的渠道,二是与客户做互动沟通,是一个客户服务的渠道。据王树彤透露,敦煌网在FaceBook上有很多客服人员,这些客户人员与供应商一起,回答采购商的问题。“甚至有些采购商加入进来回答本地其他友商的问题。”王说。
敦煌网最直接竞争对手还是阿里巴巴,在重组旗下资产的同时,阿里巴巴正试图厘清未来战略,此工作由阿里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负责,他提出了“C2B+SNS”模式。
王树彤给出的答案与曾鸣给出的答案不一样:是M2C(制造商→消费者)。
王树彤说,M2C成为现实之后,制造商将向前端移动进入渠道,最终直接面对消费者。M2C成为现实则需要一个条件,即“自动化生产、柔性制造”:直接从最终消费者那里承接定制化、小批量定单,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物流、资金、供应链的对接,生产出产品,最后再直接销给消费者。
王树彤说敦煌网“专注在做一件事情”,即为制造商提供进入渠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