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昨在沪发布
■ 上海动漫游戏产业扶持奖励办法向重点企业和优秀作品倾斜
中国品牌总网讯:观众饶有兴趣地拍摄动漫小公仔。早报记者 贾代腾飞摄
《规划》提出:
从动漫大国走向强国
刘玉珠在会上表示,虽然从消费能力、市场空间和产量上看,中国已经是动漫大国,但从质量、效益和产值上看,中国与世界动漫强国仍有很大的差距。
刘玉珠指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产业链尚不完整;动漫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还不具备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侵权盗版现象依然存在”等原因制约和影响着动漫产业的发展。
为此,文化部相关解读指出,《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跨越发展。这里的“动漫强国”是指动漫产业产值、效益良好,创意、质量优秀,品牌、形象突出,企业具有竞争力,消费能力强劲,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刘玉珠在会后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台《规划》,是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所有成员单位的共识。接下来,各部门还将陆续出台配套文件。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并成立了以文化部牵头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
《规划》目标数据:
重质量有的不增反降
《规划》设定的产业目标数据,并没有过多强调增速。
《规划》指出,虽然中国动漫产业产值从“十五”期末不足100亿元,到2010年达470.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但与世界动漫强国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而制定《规划》的目标正是“推动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跨越发展”。
事实上,中国动漫产业量低、缺乏原创性的问题,一直是动漫产业发展的软肋。
从产量数据看,此次《规划》不再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
《规划》提出:引导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创新盈利模式,完善产业链;优化动漫产业布局结构;推进动漫技术创新;实施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动漫产业“走出去”等7个方面的任务,上述7个目标旨在提升动漫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规划》从加大财政投入、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投融资政策、实行税收优惠、加强组织实施等5个方面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
《规划》设定了数量目标。其中,电视动画年产量设定为30万分钟,5年增长近8万分钟;而动画电影年产量设定在30部左右,这一数据比去年的年产量已经少了10余部;在知名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培育方面,设定的数据是5至10个。
纵观整个《规划》内容,其实相关表述已在今年2月文化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出现。该计划提出的产业量化指标是,到“十二五”末,动漫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