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内“狂奔”
一幕幕衔接相当流畅。与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拉开时间差、限制央企竞拍、设定地价最高限,让万柳地块的出让成为一个偶然事件。万柳一小块土地的出让,像走钢丝般小心,步步为营。
拍卖当天,在竞拍的最后,只剩下中赫置地和融创地产,国资背景的企业和房地产龙头企业都退出旁观。
最后拿地的中赫置地,是一家高端地产项目开发商,通过其官网可以看到,中赫置地开发的地产项目并不多,主要是位于北京的北纬40度和钓鱼台七号院,其中钓鱼台七号院最高售价曾高达30万元/平方米,目前该项目于今年6月、7月各售出一套房,成交价格分别是16万元/平方米、16.5万元/平方米,其中7月份成交的这套房,总价更是高达1.02亿元。而北纬40度是老盘,早已经售完。除此之外,中赫置地还在河北唐山开发一个综合体项目和一个住宅项目。
拿到万柳地块并进行后期的开发,对于中赫置地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按楼面地价4.28万元/平方米计算,建安、财务等开发成本10000元/平方米,精装修成本5000元/平方米,总成本为5.78万元/平方米,如果按8万元/平方米的售价,毛利率约为27%,这是一个较为可观的收益率。
不过,假设该项目首期开盘3万平方米,开发成本按上述数字计算为1.5万元/平方米、总成本为4.5亿元,加上地价款26.3亿元,前期投入金额是30.8亿元。
根据北京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中赫置地在北京的两个项目,从2007年至今,总销售额是56.6亿元,其自有资金并不宽裕,接下来如何进行融资,是股权融资还是信托,融资成本如何,这对于中赫置地来说将是一个挑战,以目前中小企业年利率高达15%至20%的融资成本,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感到吃劲。
此外,回购房面积占据了该地块建筑面积的21%,是先建商品房等有了销售回款再建回购房,还是先建回购房,这个也不确定。如果政府要求先建回购房,则会占用开发资金,对于开发商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拿到万柳地块,对于中赫置地这类规模较小的民营地产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面临较大的压力,运作起来并不轻松。如果央企没有集体退场,并最终拿下万柳地块,无论是融资实力,还是与海淀区政府的勾兑能力,均是另一个场面,至少回购房可以推后建设,以减少前期资金压力,但对民企来说,这样的谈判不具优势。
预期的拐点?
任志强(微博)回应万柳事件时称:“每个地王都是在政府的拍卖中产生的,也是政府操纵的胜利成果。”其实最终无论是中赫还是融创拿地,面临的压力都会存在。这一出让结果,无论是出于政府管控,还是一种巧合,显然都让政府比较满意:给一块好地,又要让拿地企业感觉费劲,不能是2010年那种狂欢的状态。这正如地方政府自己现在的处境:想推一把房地产市场,又不敢大力推;希望市场活跃起来,又不希望太过。
万柳地块出让这一幕剧,正是地方政府在中央调控的范围内挣扎的真实写照。
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理李文杰7月11日表示:万柳地块拍卖结束,中原地产对二手房业主挂牌出售的意愿做了抽样调查,和预期一样,二手房业主都调高了出售价格,这个土地价格出来后,北京城区的价格都开始以这个做标尺重新排位。预期正在改变一切!
地方政府期望放松楼市调控的根本原因,缘于其本身的财政压力。今年以来,北京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根据北京中原地产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共出让72块土地,土地出让金总额 144.88亿元,同比减少55.9%。这也是自2008年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这一状况,只能用惨淡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