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央企成“衰股” 损失市值近万亿成投资者“伤心地”


[  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7/12  ]    

    中国一重:

  “平凡”的央企

  中国一重现价较历史最高价下跌58.75%,最大市值折损294.6亿元。

  中国一重于2010年2月9日上市。当年3月中银国际发布研报称,中国一重是我国目前综合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最高、盈利能力最强、增长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估计核能设备和大型铸锻件可能成为公司今后盈利增长的主要引擎。整体而言,估计2009年~2011年公司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2%,首次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但是,上市后的中国一重业绩却持续表现低迷,2010年和2011年主营收入分别增长-6.13%和1.84%,净利润更是分别下降33.59%和46.44%。尽管中银国际在后来的研报中提到,核电业务是公司业务亮点,核电危机阴霾已过,短期业绩将触底反弹。但中国一重的业绩表现却仍与中银国际的预测大相径庭。

  在2011年2月创出历史最高价7.67元之后,中国一重开始持续下跌,但大股东及关联方并未采取增持等保价措施。

  中煤能源:

  悲惨的煤炭股

  中煤能源现价较历史最高价下跌67.68%,最大市值折损2233.42亿元,为这10只央企股中市值折损的“王者”。

  2008年2月1日,中煤能源上市,当日中煤能源创出了目前为止最高价,公司保荐人中金公司当日以“快速成长的中国煤炭巨头”为题的研报中指出,中煤能源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便利运输条件使得公司煤炭产量增长有了运输保障。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外煤价上涨趋势下,中煤能源业绩具有更高的弹性,焦炭和煤机制造等非煤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利用募集资金大力发展煤炭开采及煤化工。按照发行A股后的132.59亿总股本计算,预计2008、2009年公司EPS分别为0.50元和0.72元。

  不过,在上市之后,中煤能源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下滑,2009年和2010年的业绩增速分别为-2.78%和4.33%,2011年的同比增速为37.56%。连续三年的业绩均低于中金公司的预期。

  面对不断下跌的股价,中煤能源大股东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22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买入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共计552万股,23日再次买入576万股,并表示将在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2%。但公司股价仍维持跌势。

  中国北车:

  既生瑜何生亮

  中国北车现价较历史最高价下跌57.71%,最大市值折损577.1亿元。

  中国北车于2009年12月29日上市,2010年1月25日,公司保荐人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基于估值见底、盈利提升以及长期趋势进一步明朗,给予中国北车“推荐”投资评级。预计2009~2011年收入分别增长15.3%、37.8%、46.6%,盈利分别增长15.1%、51.9%和55.5%。

  中国北车于去年7月5日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8亿股A股,发行价格不低于6.1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逾百亿。

  为维持股价,中国北车大股东北车集团于2011年7月开始实施增持计划,拟在随后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择机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累计不超过总股本的2%。

  但增持保价效果不明显。去年10月9日,中国北车公告称,终止公司的非公开发行,改为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1亿元。

  中国水电:

  七份“买入”研报未止跌

  中国水电上市仅9个月不到,不过其股价已较上市初期跌去了35.01%,最大市值折损209.39亿元。

  中国水电于去年10月18日上市,上市当日创造了最高价。其保荐机构之一的中信建投在今年1月16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10%~15%,符合谨慎预期,但净利润增速略低于预期,2012年水利水电订单稳步增长,订单总体有保障,小幅下调2011年~2012年EPS至0.39元/0.49元,维持“买入”评级。

  据统计,上市以来,中国水电的两大保荐人中信建投和中银国际一共发布了7份“买入”评级的研究报告。不过,该股的股价却并未提振。

  季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6.4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7.15%。

  中国交建:

  缩股包销均未保发

  中国交建上市仅4个月,但股价已经缩水31.73%,最大市值折损363.93亿元。

  公司发布的季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33%和3.64%,每股收益0.10元。上市首季,中国交建的业绩便出现了下滑。

  上市之初,公司保荐人之一的中银国际发布研报指出,中国交建在基建、疏浚和装备制造领域均具有极高的行业地位,公司通过加强在各业务领域内的协同效应,致力于盈利能力的提升。伴随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工程的逐步复工,公司全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概率较大,给予“买入”评级。 (记者 杨勇)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海尔获美ADEX大赛最高“铂金奖”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三大运营商布局移动互联网,集体转...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