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 “360不卖手机,帮合作伙伴推广。4亿用户全部开放。”
“大家都在做硬件(手机)时我心里也很发慌,大家都做硬件不带360玩怎么办?”
商业逻辑相似
“你觉得为什么周鸿祎(微博)和雷军(微博)对骂?”
“不就是一个说小米手机烂,另一个说360特供机假嘛!”
以上是普通用户对“小三之战”的看法。事实上,产品PK产品,然后引发老板互相攻击,在互联网圈并不鲜见,即便这场战斗已经认为有点史诗级意味:搅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一池春水。
更惨烈的是,大战确实远远超出了产品对位争夺的范畴:从质疑配置,到质疑利润,再到质疑营销,最后微博约架互斥人品,最初评点产品好坏的阶段倒显得最为淳朴。
近日有两篇相关报道,一篇讲周鸿祎为什么质疑雷军,而另一篇讲雷军为什么反击周鸿祎,两位大佬关注的焦点已经是互斥“你不该抹黑以及你不该造假”,而多少与手机本身好坏无关了。
但诡异之处在于,死对头在商业逻辑上的出发点却又相似。去年横空出世的小米手机依旧延续“用互联网思路做手机”的发展模版,周鸿祎初推360特供机时也专门撰写文章为“互联网手机”概念推波助澜。
具体而言,在商业逻辑上,雷军在采用薄利润的互联网公司运营硬件产品模式,并延伸出软件、硬件和服务的“铁人三项”理论。而周鸿祎走的也是一条互联网推动硬件产业升级的路子,追求硬件零利润的互联网手机开放平台理论。
“硬件不赚钱,未来靠软件赚钱”,这是一条放在周鸿祎和雷军身上皆准的移动互联网商业逻辑。但在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关头,他俩选择质疑对方,还均具有不得不为之但至今未能令公众信服的理由,比如手机的利润空间、比如融资的具体细节、比如“水军”的是是非非……
甚至已经有一部分行业人士开始思考:“小三之战”是互联网手机竞争样本还是更像企业公关战的经典案例?这部分人怀疑,在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模式最终对决之前,会不会多数企业抵挡不住这样的口水战?
“钱途”尚不明朗
营销战、公关战、价格战……产品对位竞争最终要思考怎么赚钱。坚持“铁人三项”的雷军一直向外界传递软件和服务盈利的信念,也有着米聊、Miui等多重软硬件布局,但并未深入探讨过具体的商业模式。
“你现在问我小米公司怎么依靠软件、服务赚钱,就像在百度和腾讯两岁的时候问李彦宏、马化腾怎么赚钱,那个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互联网业务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准备才能摸索到赚钱的途径。”小米公关总监刘飞曾有这样一段描述。
雷军本人也多次强调,做好未来几年不挣钱的准备。对他而言,除了实现小米手机年出货500万台既定目标,还要面临小米二代、配送售后等更多与硬件冲量有关的问题。而坚称“不做手机”以及“不从硬件销售拿一分钱”的周鸿祎,被外界逼问“为何赔本赚吆喝”的几率要大得多,毕竟今年二季度,小米已经赚到了正常的商业利润,利润率约为百分之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