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监管
尽管“随意打”推出数月,在争议声中蔓延数省,但作为通信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却一直未有非常明确表态。
此前浙江、湖北等地方上的“叫停”,只是零星的枪声,当地的随意打,还是狂奔依旧,后来又传出工信部下文叫停,但后来也没有了正式的消息。
4月25日,工信部通信司发展司司长张峰曾对“随意打”问题进行解释,他首先确认,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过“关于禁止在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规定”。
同时,他又表示,该规定最重要的目的是在移动通信市场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要保护新进入者以及小网运营商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一解释,引发了业界不同的解读和猜测,关于联通“随意打”合理与否,似乎都可以找到注脚。
现在的联通,乃至于电信,在手机用户数方面,显然还是“弱势运营商”,应该予以“保护”,防止市场失衡,但“随意打”又有违反禁止网内外差别定价嫌疑,至少在字面上,又是违规的。
对于市场的权衡,以及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将使这一问题裁定,短期难以明朗化。
此外,已经在地方上事实推行的“随意打”,因为带动了资费下调,而受用户欢迎,贸然叫停,将面临用户方面的压力。
而对于身处竞争前线的运营商员工,“随意打”之类的资费竞争,又往往和体制积弊、行业转型、运营商KPI考核压力、社会认同等问题,纠缠在一切,剪不断,理还乱。
一名运营商员工微博写道,“我从北邮毕业后就进入移动,先做计费后做经分,一晃已经十五年。当年大学很多事如今已淡忘,但是开学典礼时的两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时刻不忘:一是“人民邮电为人民”,二是“天下邮电是一家”。悲哀的是:电信业被折腾这么多年,老邮电文化消失,功利文化盛行,当年一起看球的兄弟如今却在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