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欧盟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好的背景下,变相保护其国内产业甚至可能滥用贸易救济手段。”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微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各国会倾向于自由贸易以换取出口市场,但是当经济形势不好再加上有限市场争夺激烈,就会引发贸易保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欧洲的贸易保护未来可能愈演愈烈,而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稍微有所保护就可能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格外警惕。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非常关注欧委会计划主动发起调查一事,他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看到的是欧盟贸易政策方面最大的冒险,我认为欧盟想传达的信息是中国必须在改革其补贴政策方面配合欧盟,否则中国的出口将面临麻烦。中国正在受到类似于日本在80年代那样的贸易待遇。欧盟很可能会选一个高科技行业率先发起调查,但这会使欧盟内产业和消费者受到损失。如果欧盟执意发起挑战,那将迎来全面贸易战的倒计时,这会产生严重的全球性后果。“中欧经贸相互依存,欧洲不应该采取会升高紧张气氛的主动行动挑衅。”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宋泓表示,无论是大幅缩减普惠范围、减少新能源补贴,还是修改贸易防御体系等,都显示出欧盟贸易政策收紧的迹象,但总体来看,欧盟的贸易新动向基本上都是在世贸规则的“灰色地带”游走,并没有明显违背世贸规则的失控行为。因此不必反应过激,还是要加强双边沟通,同时对欧盟愈加强烈的保护意识提高警惕。白明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要适应新的全球化格局,努力在竞争中获取合作的机会,找到共赢点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