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再输一城
在PC端,MSN在中国市场遭遇到巨大挑战,而在高速爆发的移动终端,MSN同样是落伍者。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安装了IM客户端,使得IM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易观国际数据,我国移动IM市场累计账户数目前已经接近6亿,累积账户数前三名分别是手机QQ、手机飞信和手机MSN,市场份额分别在60%、28%和10%左右。此外,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广的飞聊,依托于QQ的微信、米聊、YY等新兴IM工具也处于高速增长期。
然而,对于MSN而言,在移动终端市场,其也面临尴尬的境地:手机MSN账户数的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电信运营商肯定更愿意捆绑自己的移动IM终端,QQ则凭借在用户中的强大号召力,一直处于市场龙头地位。相对而言,MSN在移动终端的处境显得十分被动,谁也没有动力去推MSN。”小米网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告诉记者。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MSN现今想要进入新的领域已经太晚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虽然MSN在即时通讯领域可以充当一定的补充角色,但现在看来,它的市占率几乎不可能会超过15%。而它要获得新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如今移动设备发展迅猛,MSN却像时代的落伍者。微软在中国的手机领域并没有太大作为,而M SN因此也失去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可以看见,现在很少有手机用户使用MSN的客户端,这就足以证明MSN已经和这个时代脱节了。”
“水土不服”顽疾难治
七年前,MSN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进入当年就占据了1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在白领圈内风光无限,为了应对来自MSN的压力,腾讯等国内IM厂商还纷纷商讨对策。然而,七年过后,MSN在中国IM市场的占有率不足5%,很多用户对MSN的感觉如同鸡肋,MSN的市场地位越来越边缘化,MSN在中国市场正沦为“扶不起的阿斗”。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MSN的本土化战略失败,造成M SN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这已经成了M SN中国的一大顽疾。
知名IT专家曲晓东告诉南都记者,MSN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不成功,与它所处的尴尬地位有一定关系。“MSN相当于是个‘没娘的孩子’,它并非微软的全资股,而只是一个合资的企业,微软的先进技术不能被MSN全面继承,微软也无法给它提供足够支持。没有微软这棵大树让M SN中国乘凉,它所拥有的技术革新力度自然也不够。”
此外,MSN产品改进速度很慢,在腾讯QQ获得快速发展同时,MSN反而在原地踏步,这与它自身机制有关系。“MSN中国与微软总部之间隔着很多层,这一管理体系,使得MSN中国要根据本土需求进行创新,或者展开市场营销,都需要层层上报审批,响应速度跟不上。”曲晓东强调。就连微软MSN中国区总经理刘振宇也曾对媒体承认:一些事不是MSN中国不愿做,而是想要改变微软全球的战略结构比较困难。
李易对南都记者表示,MSN在中国走到今天这步,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微软是一个垄断型企业,有与生俱来的傲慢。而MSN在本土,也带有了微软所具有的这种傲慢,根本看不起国内其他的即时通讯软件,更别指望它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本土化的技术改进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这种傲慢是很要命的。”
艾瑞网互联网专家周宁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强调,“MSN在中国市场一直都不够重视外界的变化,不太关注本土用户需求、用户使用习惯等,且在用户体验上做得比较糟糕。用户用脚投票就是必然的结局。”
不过,MSN现在正在加大与WindowsPhone的整合,业内人士判断,如果WindowsPhone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也许MSN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记者 高凌云 罗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