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Evernote发布其针对中国市场的服务公司——“印象笔记”,还与中国手机浏览器厂商UC优视达成全球战略合作。“目前,UC浏览器是我们在中国的第一家合作伙伴。未来,我们也会考虑与中国的其他厂商合作,如支付。”Evernote市场营销副总裁 Andrew Sinkov告诉本报记者。
就在5月7日,Evernote宣布接受由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 Capital)领投的7000万美元的投资,该基金董事长为田溯宁。
看上去,Evernote比它的前辈们Google、Yahoo更懂中国。或许,Evernote更懂得吸取那些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失利的教训。“在中国,我们会选择那些有实力的合作伙伴。”Phil Libin说。
印象笔记独立运营
“用户可以自由挑选使用印象笔记,还是Evernote。用户还可以在印象笔记上创建新账号并将Evernote账号中的笔记导入。”Phil Libin介绍。
据了解,印象笔记是Evernote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云笔记服务。除此之外,Evernote还发布了三个核心应用的中文版本: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圈点(Skitch)和印象笔记·人脉(Evernote Hello)。
此前,曾有新闻报道称,Evernote与中国宽带基金将在中国共同成立合资公司。Phil Libin澄清说,印象笔记是Evernote的全资公司,CBC只是在母公司Evernote中占据一定股份。据他介绍,目前,中国有7名员工,随着中国业务的扩展,今年年底,人数将达到20~30人。
“印象笔记将在中国建立独立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将与美国的服务分开运营。”Phil Libin告诉记者,如果使用海外服务器,中国用户使用Evernote的速度放缓,如同步缓慢,服务也不稳定。
在中国设立数据中心,还将方便中国的开发者为Evernote编写插件,如收据扫描插件、语音转换插件。据Phil Libin透露,Evernote能够识别数字图片中的中文文本。未来,在中文文字的识别方面会加强与中国厂商的合作。
对于可能由于监管层面带来的“风险”,Evernote相关负责人认为,尽管拥有一些分享和社交网络的功能,但Evernote的主要功能还是在云端存储笔记上。因此,这其中的风险可能并不是很多。
与UC互换资源
“在移动互联网上,全球化的公司才是成功的。中国公司需要走向国外,国外公司也需要进入中国。”Phil Libin认为,与本土厂商合作,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Evernote在全球推广都采取借力当地合作伙伴的方式。在进入日本前,Evernote曾接受过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200万美元风投,后者帮助Evernote将应用预装在NTT Docomo销售的大部分Andriod智能手机上,还与富士通、索尼等终端厂商合作预装应用。
如今,Evernote将这一方式如法炮制到中国。Evernote与UC优视与将采取资源互换的方式进行合作。UC浏览器将内置Evernote插件,用户在使用UC浏览器时可以一键将网页存储到Evernote。其中,UC浏览器北美版已经内嵌,国内版也很快实现。
5月10日,UC浏览器宣布推出北美定制版(是iPhone版,Android版即将推出)进军美国市场。Evernote主管财务的副总裁 Ken Gullicksen表示,Evernote会以其在美国的资源帮助UC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之于UC,中国之于Evernote皆是陌生的。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UC优视CEO俞永福表示,国际化是UC的战略重点,而美国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初探者的UC需要学会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