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智:旅游营销说到底就是为景区争取更多的客源,这和其他行业的营销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对于旅游来说,这又是一个很抽象的事情,旅游产品更多是一种体验,通过景区的环境、人文气息等,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心理感受。营销也是更多针对这一层面的,方式上我更倾向于事件营销,利用一些大型活动,带动景区的客流,比如以前黄龙洞钟乳石的投保、“飞跃天门”特技飞行等等。有些活动是灵光一现带来的,而我们现在则更希望打造一些系列性的活动,让这种活动的影响成为定期有规律的。旅游营销最重要的就是理解领会景区的特点,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强化并传达给游客。
而这种营销事件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景区的内涵特色,也可以说是意境,并把这种意境与活动的特色相结合,传达给游客,产生共鸣式的强化。生搬硬套的活动,只会让人觉得格格不入,甚至起到反效果。比如结合张家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之乡的特色,2009年我们策划“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将国际与国内的民族音乐在张家界同台展现,让游客在游览奇山异水的同时,享受文化大餐,更强化了张家界风光与文化氛围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新领军》:国内很多景区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门票,方式很单一,也不受游客认可,对这个问题你怎样看?
叶文智:事实上,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凤凰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小镇,有自己的居民,而凤凰县本身县城的体量也有限,在保护原始小镇风情的前提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实受到一定限制——很多房产都是属于居民的,为了保护小镇原貌,我们也不能在现在的中心区大兴土木,可以开发的资源就相当受限。在当时,一些居民为了追求更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对原始建筑等等也有一定的破坏,我们介入之后就是决定与小镇居民共同开发,向他们灌输人文旅游的概念,现在看来很多居民也是认可的,自发地将原本改建的房子改回原来的外观,对环境的保护也更为重视了,甚至有些民居宾馆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外观的同时,在内部也装修得相当现代。
但这种开发始终是受到限制的,到了一定的体量之后就很难再发展,这也是我们开发“烟雨凤凰”的初衷,希望用更多适合现代旅游的外延产品丰富小镇旅游的内涵,为凤凰古城带来第二次腾飞,经过这些年与居民的共同开发,我们也收到了很好的效益,现在来说,我们的门票收入不到景区总收入的10%。
《新领军》:对于景区开发的营利方式,你如何看待?
叶文智:其实当初开发凤凰,我并没有想到更多的盈利前景。但这些年做下来,受到了县政府和当地居民很大的支持,也为当地居民和财政带来了很不错的效益,现在也有人把凤凰古城当成了湖南旅游的一张名片。取得了这么多方面的支持,我们不盈利是说不过去的,但现有的营利模式仍然是集中在旅游业本身,未来也许会有些尝试。从“烟雨凤凰”开始,结合小镇本身的特色,我们会做一些其他资源的整合。其实做旅游更像是做投资,收益不会马上产生,都是长期持续性的,现在的凤凰古镇,我们已经收回了之前的投资,开始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