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奥康”是国内仅次于“森达”的男皮鞋第二品牌,市场占有率为5.7%。但是,虽然公司贵为行业龙头,但奥康产品的毛利率却非常低。
家族暴富VS集团亏损
奥康鞋业的招股说明书还显示,如果成功上市,奥康鞋业将投入募集资金中的主要部分用于建设直营店铺。该公司未来将在一、二、三线城市开设348家直营店铺,总投资金额将达到8.76亿元。
但是从过往的业绩来看,奥康鞋业对直营店的把控能力并不强,以至于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越来越依靠经销商渠道。数据显示,经销商为奥康鞋业贡献的收入呈直线上升趋势,上述三年一期经销商渠道占奥康鞋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66.88%、65.85%、58.33%和36.85%,作为对应,同期奥康鞋业直营渠道收入占比则是21.44%、20.17%、21.75%、28.67%。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商学院教授牛海鹏近日指出,奥康鞋业之所以要扩大直营店,只不过是以扩店为名进行圈地。
经营能力不善并没有影响奥康鞋业大股东家族的暴富。设立初期,奥康集团有限公司(奥康集团)持股占比50%,王振滔及其弟王进权分别持股30%、10%,缪彦枢持股5%,潘长忠持股5%。奥康鞋业设立时股本总额为7000万股。在随后的10年间,奥康鞋业进行了3次增资和1次股权转让。
在经历多次注册资本变更后,奥康投资的持股比例为63.83%,由于奥康鞋业第二大股东王振滔持有奥康投资90%股权,且王振滔直接持有奥康鞋业18.7%的股权,其直接和间接共持有奥康鞋业76.15%的股权(24366.477万股),王振滔为奥康鞋业的实际控制人。
除了上述两家股东,奥康鞋业的持股股东中还包括3位自然人和红岭创投、长霆创投两位机构投资者。值得关注的是,3位自然人——王进权、缪彦枢、潘长忠分别为王振滔之弟、王振滔之舅、王振滔之妹夫,累计持股比例12.47%。也就是说,王振滔家族合计持有奥康鞋业88.62%的股份,股份数为28356.477万股。
从本次奥康鞋业公布的发行数量和经营情况来看,其发行价有望超过25元/股,王振滔家族也会因此身价直逼80亿元。
而从披露的情况来看,奥康鞋业的实际控制人王振滔还控股其他16家企业,包括6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以及永嘉县瑞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小贷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金额最高的企业为奥康集团,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投资,创造了1.04亿元的净利润;不过该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却出现了0.07亿元的亏损;而2010年净利润仅为0.16亿元的小贷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已实现净利润0.14亿元,成为王振滔旗下最赚钱的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
主业其实赚不了大钱
就在人们质疑这样的上市公司如何足以给投资者一个满意交代的同时,奥康鞋业近3年的业绩再次让人有所担忧。
奥康股份的业绩增速在2010年有所下滑。2009年营业收入较2008年度增长54.51%,2010年较2009年仅增长32.64%;净利润方面,2009年较2008年增长363.04%,2010年较2009年仅增长39.75%。
在偿债能力方面,奥康股份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显著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为46.58%,也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4.12,也显著低于除星期六以外的上市公司。
此外,对于自产皮鞋,奥康鞋业在招股说明书中颇为青睐有加,认为对公司盈利能力贡献颇多。
但是过去近4年的时间,奥康自产皮鞋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奥康鞋业2008-2010年年产为748.95万双、689.48万双、781.31万双,从未超过800万双,自身产能利用率在三年一期内分别是83.47%、83.55%、75.77%和84.4%,也从未饱和过。
种种的“不优”不禁让人怀疑,为什么奥康鞋业在如此疲软的大环境中依然可以顺利通过审核,这样的存在种种疑点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中又有多少?投资者的利益在一个企业的上市之路中究竟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