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奥康集团凭着在制鞋业积累起来的资本,闯入了房地产行业。2007年,奥康在安徽竞拍下一块地打造商业步行街,至今已投入5亿元左右。在湖北黄冈市中心也建了一条当地最旺的商业街。在2011年,奥康还投资约40亿元在温州瓯北镇投资高级商业住宅以及建五星级酒店。
两极分化
温州鞋业曾因大量低廉鞋冲击欧盟市场而发生过西班牙烧鞋事件,如今出现两极分化,奥康、康奈、红蜻蜓等鞋企越做越大,逐渐摆脱中低档鞋形象,康奈不仅在全国开了2600多家店,还在海外开了近300家店,冲击国际品牌 “高峰”。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小型鞋企依然留在 “原地”,处境日益艰难。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1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温州停产的鞋企有100多家,关闭的有100多家,明年温州鞋企的数量还将减少。在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猛击下,鞋企肯定要进行转型升级调整,不然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去年温州鞋企为2573家,产值780亿元,以内销为主导,占到六成。目前,重点企业依然稳健前行。今年上半年,温州鞋出口19.9亿美元,同比增长30%。
“我们鞋业的现状应该好于广东,起码创品牌上就优于广东,在中国鞋品牌上占有半壁江山, ‘中国十大真皮领先鞋王’中温州鞋占六席,中国驰名商标有75枚。此外,温州鞋企善于抱团作战,这也比东莞鞋企单打独斗强。我们正在扶持重点骨干鞋企走出去,鼓励大企业创国际品牌。由康奈集团牵头在俄罗斯组建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里已有20多家温州企业进驻,而在尼日利亚工业园、美国中华贸易商城等都有温州鞋企的身影。”谢榕芳说,接下来还将引导企业科技制鞋、原材料创新、绿色生产以及发展电子商务等。
据她透露,奥康、康奈、红蜻蜓、东艺等四家温州鞋企已在排队上市,将借助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发力。
龙虎之争
尽管在品牌上落后温州鞋企,但东莞鞋企认为有机会赶超。“广东的鞋企百丽通过在珠三角整合设计研发、制造及渠道,稳占中国品牌女鞋“霸主”位置。珠三角在制鞋工艺、人才、资源以及信息等方面都比温州强。”东莞华宏鞋业董事长郭小平并不服气,他认为随着来料加工模式走到尽头,将倒逼着一批东莞鞋企杀出一条血路。几年前,他开始对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研发延伸,并在西班牙注册自主品牌。在聘来的知名国际设计师带领下,他的鞋企实现了从规模生产到规模定制的转型,每年有6000~10000款新鞋推向市场。一年前,他带着海外品牌回归国内市场,现打入了24家中高端百货商场。今年,他将工人从2200多人缩减到1200多人,腾挪资金冲刺内销品牌。
东莞琪胜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积琪9年前也已在摸索从代工转型,收购意大利 “迪宝·阿治奥”品牌转入内销,月销量从起初60双鞋子发展到现在1万多双,在国内高端男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皮革协会办公室主任卫亚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温州和东莞鞋业各有千秋,温州品牌优势较突出,而东莞在材料、款式以及质量等方面有优势,但由于长期作为国际品牌的代工厂甚至是车间,东莞鞋企公司结构不完善,与其掌握的资源平台不对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东莞鞋企要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