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热带水果,到了北方就身价倍增。什么原因?物流运输成本高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今年5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过一档聚焦物流行业的节目,其中披露: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不少商品价格畸高。价格上涨,又推动着CPI居高不下,让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如今能买到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多了,可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当然,物价上涨并不全是物流之过,但采取一些手段让物流成本降低一些,别让它成为物价上涨的“推手”,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实,与其他行业相比,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要滞后一些,直到近几年才开始起步。近日,笔者在采访中接触了一些物流公司,其中在福建盛辉物流集团的见闻让笔者印象深刻。这家民营物流企业此前一直受困于“沟通难、效率低、管理散、能力弱”的处境,而在应用了GPS车载定位、综合配货系统、天翼3G手机配货等3G信息技术后,运营效益大幅提升:去年一年,累积节约内部沟通成本100多万元,实现企业可见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引入全国视频会议系统、企业翼机通等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案例。物流行业由于没有注册资金的要求,进入门槛比较低,导致企业数量众多,一些小的物流企业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整个行业信息化程度薄弱。另一方面,无论是食品领域,还是商品流通领域,对物流的依赖程度都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物流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价格低是人们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但是去年,许多快递公司集体涨价,大大增加了人们网络购物的成本,而如果选择不涨价,企业必须要在节约内部成本、提高运营效益上下工夫,引入信息技术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其实,在这方面国外的物流企业早已给我们树了一个榜样:国外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高,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志技术(RF)等信息技术,使得国外物流企业不仅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也提高了自身的运营效益。期待国内的物流企业也能够逐渐加强信息化的应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