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产品不再领涨
据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出了新高,达到6.4%。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了57.1%,成为拉动CPI的主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的解释,猪肉价格的迅速上涨,是因为去年这个时候猪肉价格比较低,养猪效益差,所以很多生产者减少了存栏量,不愿意养猪,造成了今年上半年猪肉的供给不足。因此,使用市场化的手段调控,特别是要加强生猪的生产和供应,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对广大养殖户来说,怎样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调整养殖规模,获取收益呢?不只是养殖户,相信大多数农民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以3G为代表的通信应用,这时开始发挥作用。
浙江嵊州市黄泽镇养殖户姚水仁养了6万多羽鹌鹑,每天产蛋超过50箱。“我养鹌鹑有20多年了,过去一直只敢养60多羽,因为卖鹌鹑蛋要看运气,注册了农民信箱后,销路一下子打开了。”姚水仁说,现在宁波、温州、杭州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要货,他自己的货不够,还带动了周围养殖户销售。农民利用通信技术直接将产品销售,省掉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增加了利润,同时也有利于产品上市价格的下降。
“农民信箱”就是运营商提供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代表。这些应用依托强大的无线网络,基于手机、农村信息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短信、话音、WAP等方式,搭建信息平台,方便了解民生信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以“农民信箱”为例,这就像一个“农民网上社会”,具有网上信息获取、联系、调查、推销、采购、农业技术指导、统计考核、架设桥梁等功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供求双方难以直接见面等问题。目前,在浙江,农民信箱已拥有注册用户300余万户,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和联系沟通达成农产品交易额50亿元以上,帮助农民减少因灾损失45亿元。
农业信息化产品的应用,降低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成本,防止了“二道贩子”超低价收粮、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一些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的雨发农业生态园区的一座“智能大棚”内,整齐的蔬菜长势喜人。室外气温升高时,由机器控制的风扇等防温设备就会适时开启,把大棚内的温度调节适宜。这就是“蔬菜智能大棚”,采用了射频RFID卡、3G远程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技术。当地农民说,“现在种菜比以前轻松,重要的是让我们农民能够预想到收成……发个短信就能操控大棚卷帘自动升降,还能随时掌控棚内温湿度、二氧化碳含量。”“智能大棚”进一步推动了星甸镇雨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农户相继成立了蔬菜、水产、林果、生猪专业合作社。加入林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老李说:“公司给我们提供种苗、技术,还以保护价收购,风险由公司承担,这样,种植户就没了后顾之忧。”
3G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数不胜数,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有助于降低商品价格。(丛文)
让物流业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