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餐饮品牌不进则退
在2010年中国餐饮百强的排行榜上,小肥羊紧随百胜餐饮集团之后,是位列总榜单第二位的中餐第一品牌。占据头两把交椅的巨头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引发业界的轩然大波。人们不禁要问,“中餐老大”缘何会 “易主外资”?如果不选择全面退市,小肥羊的发展将会怎样?
来自小肥羊内部的消息称,今年1到4月,小肥羊业绩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1~2月份是火锅销售旺季,3~4月份进入小淡季,以后几个月则正式进入淡季。”一位小肥羊内部人士曾对外透露,“旺季同比持平并不是件好事,只能说明旺季不旺。”
其实,小肥羊在销售上遇到的困境由来已久。翻阅该公司近期披露的年报信息不难发现,2011年,虽然同店销售预期增长5%,但该数字相较2010年下半年的水准将近下滑近一半。此外,财报显示,虽然公司2010年全年的营业额同比增长22.6%,达到了19.25亿元,但毛利率同比下降了2.7%。
“小肥羊目前增长较快的市场仍然集中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由于坚持不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开店,已在较长时间显出了滞涨的迹象。”上述上海分公司人士称,“仅以肉为主料的小肥羊让南北地区的消费者在接受度上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销售差距。”
更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在这个“相对增长”的数字背后,还隐含着公司“保持增长”的另一种挣扎。小肥羊集团上海分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上海等地区在2010年下半年 (的业绩之所以)有所回暖,主要是因为采取大量关店的策略。”
上述话语描绘了小肥羊当前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边是高层称中国市场至少能容纳4000家分店,一边是在加盟上做减法。
公开资料显示,上市之前,小肥羊加盟店最高曾超过700家,而在随后的加盟店关闭、整改和收购完成后,上市时,小肥羊共有350家店面,形成直营店为103家、加盟店247家的经营格局,而多数店面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
加盟曾一度作为小肥羊 “领军”中国火锅业的“利器”,不过随着部分加盟者素质、服务、管理质量等的下降,加盟机制反倒成为公司的累赘。在市场高度分散、竞争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小肥羊的盈利空间正在被压缩——这样的困境让人想起了当年的汇源。当年,促使汇源集团掌门人朱新礼萌生退意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高浓度果汁在市场份额方面远落后于低浓度果汁市场(两者之比约为3:7);其次,汇源的运营净现金从2006年的2.935亿元降至2007年的1010万元时,外界已开始质疑其资金回报率。
小肥羊今天也正重蹈着这样的覆辙:虽然头顶“本土霸主”的光环,但与“洋冠军”肯德基截至2011年拥有超过3000家门店的数字相比,它拥有的“直营店184家、特许店296家”只是小巫见大巫;另一方面,纯利的硬性支撑也可能让掌门人心生怯意。
如果把目光再放远一点,无论是从前以“口味纯正、品质一流”为卖点的汇源所在的饮料行业,还是今天被指“出不了新品”的小肥羊所在的餐饮行业,国内本土企业在研发和市场营销方面与外资品牌相差甚远:有研发的,却没能在市场上存活太久;有存活的,却没能做到推陈出新。可以说,在“民族产品”与“民族品牌”双剑合璧的征途上,本土企业和企业家都还没能“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