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行业研究 >> 电子电器 >> [专题]行业研究

我国彩电业陷入郭则理怪圈,沦为国际巨头跟风者


[  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1/5/3  ]     ★★★

        摘要:立体透视中国彩电业之后,你就会发现,“中国彩电”属于后一种情况。20多年的开放,中国的彩电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陷入了“郭则理怪圈”,总是扮演一个“跟风者”的角色,从CRT到平板时代,再到目前最为火热的3D电视、智能电视,概莫能外。

  那么,当一个新的技术变革到来之时,中国企业为何总是受制于人?专门进行中日经济比较研究的独立学者钟庆说,中国彩电工业犯了致命的战略失误。长期以来,本土企业都不愿意在技术研发上“下苦功夫”,对研发总是敬而远之,总是自诩“非常善于做市场”。现在,终于尝到了浮躁之恶果。

  一个的意思的例证是,长虹当年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早在1969年长虹就自立研制了彩电,并在短时间内改进仿制了13条生产线,这让日方大吃一惊。为此,日本使出了一个杀手锏,1986年开始大量向中国“倾销”新一代的彩电生产线和关键部件。既然国外的技术那么便宜那么好,为什么还要自主研发呢?长虹“果断”终止了自主技术的研发,之后发动了著名的价格战,而中国也进入了“无芯”时代。

  对彩电业的举动,时任厦华电器掌舵人的郭则理曾评价说:“国内企业争相降价,把几百亿元都投入到了价格战中,哪有实力做技术研发?”这就是被彩电业称为“郭则理怪圈”的奇特现象:过度依赖价格优势———在技术研发方面长期投入不足———微利———技术投入更少因此更落后———利润更薄甚至亏损。

  令人担忧的是,在彩电业从平板时代向更高技术挺进时,“郭则理怪圈”再次显现。比如,对于目前概念最火的3D电视、智能电视,业界人士大多认为,中国彩电企业始终是在跟风,被动地做追随型产品,而没有真正在彩电的技术研发上充当主角。

   政府应担当“掌舵人”角色

  人们经常批评中国本土彩电企业忽视技术研发的“短视”行为,但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这也是现实的无奈。

  技术研发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人才的培养,还有面临巨大的风险。技术的产生到成熟需要时间,在这一阶段必然是质次价高。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开放市场中,如果企业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坚持使用国产的核心部件,必然面临技术的不成熟性,丧失市场份额,在市场中不能生存。于是我们看到,在C R T时代,坚持自主技术研发的“长虹”已死,生存下来的是“非常善于做市场”的长虹。

  要改变这种格局与现状,产经评论员洪仕斌说,中国彩电企业就要立足于与背靠中国这个大市场前提进行革命。现今中国市场是全球的“发动机”,中国彩电企业可以打好这张“牌”,针对彩电核心技术,可以从引进、合资,再到联合开发到发明创造,走出一条属于中国彩电行业真正的道路。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造成目前我国彩电企业困境的另一原因是“政府缺位”。创维副总裁杨东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智能电视接入互联网,内容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是否会作相关的约束?

  之前,曾经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电视便受到了管制,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规定只有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许可证,视频网站等厂商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视听节目。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网站均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影视节目下载(除了拿牌照的)。

  “现在是智能电视技术走在了前面,国家政策还没有跟上来。”杨东文说。何时摆平广电与电信以及广电体系内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似乎遥遥无期。“一个地级市的广电部门都管不了下面县的电视台。”电视厂家的无奈可想而知。

  而家电问题专家罗清启则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是鱼,政府以及其创设的制度环境就是水,消费者是上帝。鱼要健康生长,不单是取决于其本身,还需要鱼、水与上帝互动地、系统地发展。中国彩电产业之所以大而不强,一方面缘于其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也缘于整个发展系统的矛盾。

  因而,罗清启表示,我们没有雄厚的资金也不能等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技术,只能边积累边发展。在这种发展方式下,我们的企业真正应该学习的是对机制的改造。对于这一课题,需要进行研究的不仅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政府。


 

 http://www.ppzw.com/Advertisement.html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彩电企业黔驴技穷,3D智能电视被指...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冰箱行业产能大跃进:二三线品牌面...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