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套装配上精致蕾丝,或与真丝面料混搭,不仅使套装的硬度剧减,更将一个高端品牌独一无二的原创设计和让女人更美的心思都凸显出来,瞬间打动消费者的心。
当中国服装产业进入“品牌时代”的时候,行内一直有一种声音很响亮:“原创设计”将会成为未来引领东方时尚的主干,完美而鲜明地亮出中国时尚的世界话语权。
不过,后危机时代的今天,服装品牌人对“原创设计”似乎有了更多的所谓“寻求差异化与客观性”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从“设计外包”的兴起,这个行业在为更多迷茫的设计人才寻找更宽更广的出路,这原本是一件非常有助于产业发展的好事,如果在专业的环境与心态中运作并执行,确实有可能实现细分产业链并进行有效合作的美好愿景,但现实情况似乎没有期待的那么美好。
前段时间,有一位业内知名的学者一语点破:“我可以不客气的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是通过设计公司提供的图片选样子,且不说对照片‘样款’的原材料构成、板型要求、生产条件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合作公司的设计师都不认识,这究竟算谁的‘原创’?这种所谓的原创,含金量又有多高?”
在“设计外包”的大模式下,渐渐形成一条小暗道,叫做“设计采购”,大体就是这位学者所说的方式,当然,那些到成衣市场买款的“采购”,是最见不得光的一类。
“外包设计也好,自己设计也罢,作为品牌人,一定要把‘原创’分解开,具象化,融入品牌的DNA,输入品牌的文化因子,成为品牌发展之本,并让消费者趋之若鹜。”那位学者说:“比如,你去白领的店面看看,就知道触手可及的原创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和所有流传甚广的专业理论一样,多年来,关于“原创设计”,一直有行内人在摸索尝试,从一门心思在设计上寻找突破口,到试图将文化的大氛围,比如民族文化、东方文化等等与原创设计交织融合,中国服装人的确为能够早日原创,下了很大的功夫。
但“原创”反馈给社会的印象,始终摆脱不掉理论大过行动的魔咒,甚至在最纠结的时候,很多行内人发出了“原创在产业发展现阶段是不可实现的”喟叹,多少有点绥靖主义却又很现实的“中国智造”观点的兴起,正是对这种喟叹理智性的剖析。
拥有16年历史的高端女装品牌,白领一定是率先原创起来的先行者,因为,高端品牌面对的是高端消费市场,品牌的原创力与独特性,一定是高价值背后的最大心理需求。
所以,白领对于原创设计始终如一地追求、实施、突破和创新,就像其文化能量的市场渗透力一样,传为佳话。
身处同样的行业环境,白领团队对原创设计的理解消化和创作过程,也非一帆风顺。在上下一片“振兴民族文化”的原创使命和“借鉴即抄袭”的绝对原创等等言论的渲染之中,高端品牌的经营者和设计师们,往往是备受压力、挑剔和责难的第一群体。
好在,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无论对于行业的冷静还是品牌的沉淀,都是逢凶化吉的好事。在全球风暴最猛烈的那段时间,看似很沉默的白领正在抛开任何杂念地研究着原创设计,他们研究的方向很明确:如何让原创设计在品牌文化的统一思潮下保持游刃有余的创新力度?如何将白领的DNA输入原创内涵并被市场所认可?
2011年,许多人走进白领店面,都会被一股浓郁的原创力量所牵引,这股力量触手可及,给消费者的是物超所值的心理满足,给行内人的则是对“原创”豁然开朗般的启迪。
没有负荷的原创为了让消费者更美
超负荷的理论与超负荷的人一样,往往容易被外界的填加而模糊了本色,多年来人们赋予原创设计的种种所谓充实的定义,使这个词从诞生起就像被拧紧的发条一样超负荷运转。
在这种像使命感一样紧绷的状态下,但凡有先行者能够以平常心去松一松发条的螺丝,或者勇敢地剔除庞杂夺取内核,这个品牌才最有可能摸索到“原创”的核心本质。
2011年,白领设计团队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叫做“软设计”,看似很简单的词,对于白领在原创设计上的开拓具有重大意义。
“软设计,就是让白领时装软下来,回归女人柔美优雅本色。”白领CEO董振宇对“软设计”的解释是,白领团队率先将原创设计的中心点完全回归到了品牌文化本身,卸下附加于原创之上的层层重担后,从思路上的创新到最终呈现于市场的产品,都给人一种对原创游刃有余的轻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