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棉花“运输难”更让他们头痛。目前铁路部门运送出疆棉花的车皮绝大多数只能保“主渠道”企业。每年为了把棉花运出去,民营企业不得不花高价才能弄到车皮。
小小一朵棉花,影响整个服装产业链
从记者连线采访来看,经历此番棉价风波之后,更多的温商还是看好后市。滕敏力表示:“现在棉价正在回归理性,虽然最后的价格可能还是会比往年高,但是棉花市场正在走向正常,我们还是会继续收购棉花,毕竟,市场对棉花的需求仍然存在。”对于记者“有专家称棉价有可能再降一成”的说法,他也表示,目前市场仍有下降趋势,但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幅度是否有这么大值得商榷,处于观望之中的温商,更多的还是“挽起袖子干活去了”。
滕敏力的分析不无道理。沸沸扬扬的棉价风波早已深刻影响到服装业。据了解,棉花占一般服装成本的40%左右,随着棉价飙升,服装价格也明显上扬。但棉价明显下降后,服装并没有跟着下降。记者走访温州多家商场发现,今年棉衣、羽绒服、保暖内衣、羊毛衣等纷纷涨价,平均涨幅达到两三成。如一套棉质保暖内衣,去年售价80元至120元,今年同款产品却在100元至160元,涨幅约20%。
“今年服装价格要想明显回落会很困难。”温州一名大型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不光棉价总体涨,服装企业其他支出也在增高,为了平衡起见,只有拉高服装销售价格。而服装价格一旦下不来,棉花作为最重要的原料势必就多了讨价还价的空间。由此看,“棉价下降的空间已有限”一说自然也就有更多认同。事实上,眼下市场上不仅棉织品涨价,连化纤面料都涨了。一朵小小的棉花,释放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明年要下地种棉?别奇怪,不少温商的确有此打算
“此番棉价风波,留给温商的不仅仅是无奈,更多的是思考。”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告诉记者,虽然温商在新疆棉市已打滚很久,但这次事件也暴露出温州棉商的弱势地位,不仅成了替罪羊,在采购、运输、融资上话语权不多,一旦棉价上涨急浪打来,极易应声倒下。
的确,在与大型棉麻公司、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民营棉企面临着诸多障碍。
眼下新疆大型企业基本上垄断了棉农的采购渠道,分散各地的温州棉商数量虽多,但更多时候只能看着别人捡西瓜,更有甚者只能从他们手中购棉,加大生产成本。温商收购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温州老家,很多月息不少于1%,而各级棉麻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业发展银行,利息要低得多。温商在资金压力上先输一筹。
而棉花“运输难”更让他们头痛。目前铁路部门运送出疆棉花的车皮绝大多数只能保“主渠道”企业。每年为了把棉花运出去,民营企业不得不花高价才能弄到车皮。温商郑应多说,每个车皮两三千元的“手续费”由企业和客户协商分担,每吨棉花的成本至少因此增加百元,而棉麻公司却没有这样的重负。
“资源、资金、政策等不平等待遇,比棉价的飙升来得更可怕,而要打破藩篱,势必要做大做强、争取话语权。这样既强增市场参与度,也不易轻易被抹黑。”郑应多、滕敏力等温商都表示,这次棉价风波让温商前所未有地认识到这一点,今后温商肯定还要继续扎根于新疆土壤,努力让自己成为棉花市场更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讲,此次棉价风波反而有颇多教益。
“涨价风波的确把温商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动摇不了大家在新疆的生产根基和信心。”滕敏力最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温商已聚在一起谋划整合事宜以及来年生产计划,不少人甚至准备从事种棉,延伸产业链,以抵卸难以意料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