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标榜“流行快餐”的品牌ZARA为例,每季大卖的服装都有国际大牌的踪影。资料显示,许多大牌对ZARA设计侵权的投诉已经排到了五年之后。
疑点四:现场现金不翼而飞?
11日上午,所有人被释放后立即检查了各自仓库内的货物及个人物品。他们发现,不仅货物被搬走,就连个人放在仓库内的皮包、钱包内的现金也全部不翼而飞。
“除了个人的现金,我们这3个仓库收银机里的所有现金也被拿走,就连其中一个工人放在桌上的3包香烟也全部被人拿走了。”一家仓库人员告诉记者。
这名仓库人员说:“其他两家仓库的钥匙到后来都还给了他们,但是我们的却还是在警察手上,根本拿不回来。后来我们没办法,就只好把锁给换掉了,因为律师告诉我们已经可以开门营业了!”
疑点五:再次检查“仿原料”?
在新闻媒体一度将视线对准这3个被查仓库的时候,警方于11月10日上午11点左右再度对仓库区另外一个华人鞋、包为主的仓库进行检查,并在现场搜走包括仓库业主的6万多欧元货款及几名仓库员工身上当天所发的总计数千欧元的工资,合计为7万欧元左右。
记者在12日下午2点左右前往该仓库进行采访。
现场被扣的华人告诉记者:“我听到那人(警察)和电话那头的人说我们这里很正规,没有什么违规或者仿冒的货物存在,然后又说了许多话。”
这名华人对记者说,那名警察挂断电话后,便强制要求业主打开电脑,称要查看仓库进出货物单据及其他数据。
电脑被打开后,这名执法者将其中几种包具认定为仿冒,给出的理由是“这些皮包的用料仿冒了制鞋公司的”。
随后,警方要进入仓库内部办公室进行检查,称“我们就是来找钱的!如果你不给我检查,我就打你!”
最终,警方人员检查了办公室,并拿走业主存于其中的6.02万欧元货款,同时搜走了业主和另外3名工作人员身上的所有现金。
业主等4人均被带往警察局,当晚被释放时,警方人员仅将其中一人口袋中没收的15欧元及另一人的几元零钱退了回来,而那为数庞大的7万欧元却未归还。
该事件在当地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华人在惊愕、愤慨之余发出“物伤其类”的感慨,更有人反思华商的经营模式该如何转变。事态如何发展,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
ZARA不是榜样
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年轻华人的话:“要说copy,西班牙商人可是老手。”
的确,西班牙本土服装业起步就是依靠模仿。以标榜“流行快餐”的品牌ZARA为例,每季大卖的服装都有国际大牌的踪影。资料显示,许多大牌对ZARA设计侵权的投诉已经排到了五年之后。
既然西班牙本土大佬都不“硬扎”,为什么当局只向华商发难呢?受访的华人难免联想到“地方保护主义”。西班牙至今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当地服装业萧条,工人失业、工厂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媒体的渲染和民族情绪的累积,让华商成了砧板鱼肉。
然而,换个角度,撇开悲情的受害者情结,为什么知识产权总是成为华商“永远的痛”?
不能不说,许多华商甚少了解西班牙法律,是“知识产权盲”,只知道“触类旁通”捞一笔。殊不知,这已经动了别人的奶酪。久而久之,不但警方要插手,更给华商的整体声誉带来毁灭性打击。
这次事件为当地的华商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的华人老板多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自我保护,在进货时对流行款式的生产厂家作些了解,对于容易涉嫌仿冒的款式准备好相关材料,为可能遭遇的维权行为做好准备,这样的冤屈或许就可以避免。
身处西班牙,华商应牢记:ZARA不是榜样,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是创新而非模仿。
中国名牌产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