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比近期发布的国内三大白电企业201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发现国内市场白电王者已悄然易主。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251.5亿元,净利润为15.73亿元;青岛海尔营收296.84亿元,净利润10.80亿元;美的电器则实现营收390.25亿元,净利润达17.89亿元。
谨慎国际化
近些年,美的电器也一直在推进国际化,但并不大张旗鼓,几乎没有大宗并购案发生。
2004年,美的电器与日本东芝开利投资成立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其中美的持有该公司60%的股份;东芝开利持有该公司40%的股份。2004年,美的电器将下属子公司美的制冷、芜湖制冷、商用空调、武汉制冷中持有的20%股权转让给东芝开利,总计交易价款为2.8亿元。
由此形成了美的电器与东芝、开利的全球三大制冷巨头合资产业群。
直到今年5月3日,美的电器才第一次真正走出国门,宣布拟收购UTC(旗下包括开利)持有的埃及M i r a c o公司32.5%的股权,共计耗资3.92亿元人民币。而且在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U T C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Miraco公司37.1%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美的电器持有Miraco公司32.5%的股权,仅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回顾历史,美的曾经还变相拒绝过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的出售邀约,当时何享健的想法是,美的宁可走慢一两步,也不能走错半步。因为他观察到美国、欧洲企业来中国收购,尚有90%会失败,本土家电企业在没有强势资本实力、成熟管控体系和流程手段下,如何有能力去管理别人?
相对于海尔主动收购美泰克、TCL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等,美的电器的国际化扩张显得更加谨慎和稳妥:先是模仿学习、而后试探性的渐行渐远、最终实现步步为营。
李飞德称,白电制造向中国转移不可逆转,公司在海外收购一些品牌与企业是为使整个全球化业务更实在。目前,公司全球化战略还是保持务实,在发达国家还是以OEM为主,在新兴市场国家则发展自有品牌。未来希望在保有量不高、增长空间大的东南亚、中东非、巴西及印度市场占据先机。
分权管理
一位创维的前高管对《英才》记者称,创维过去也做过很多多元化的尝试,比如创维做过自主品牌的手机和DVD,但都失败了,而美的却能做一个多元化成功一个,让其很意外。
“最终企业的竞争,是组织能力的竞争、是团队能力的竞争,管理模式是任何其他企业没有的”,方洪波多次强调美的分权机制的重要性。
回溯美的电器的发展,1997年,何享健痛定思痛,一举颠覆“集权”式管理体制,将不少老员工请下课,而遭到不少指责。当美的营收从30亿元做到500亿元的时候,何享健又决心再次自我否定,将他缔造的事业部机制做一个调整。因为主体和环节太多,资源分散会导致投入重复,以及个别单位强势和各自为政等缺点。此后便采用了方洪波提出的以产品事业部+区域事业部的组织模式。
如今,何享健已交出权杖,美的集团董事会和美的电器依然高速运转,在不少美的员工看来,正是“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事业部组织架构在背后强力支持。
据说,在美的内部的管理层中,有一本70多页的《分权手册》,是美的管控体系的核心,甚至已流传到网络上被收费下载。
不过,权力的背面是责任,事业部也承担着巨大的经营责任,一旦业绩不佳,整个管委会班子极可能要一起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