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买还是得买”,由于欧元贬值,LV、香奈儿、古琦等大牌在欧元区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在淘宝上专门帮人代购欧美大牌箱包的小白说:“LV每年都涨,不会贬值,况且欧元区的价格还是比国内便宜很多,买的人不仅没减少,反而有不少人囤包,可能没准儿过几天又涨了。”
都是销售压力逼的
“疯了!前两天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一天跑了七个活动,这在以前根本不可想像。以前高端品牌两三个月才搞一次活动,而现在一个月平均有三四次活动。”在一家奢侈品媒体工作的李青(化名)最近忙着参加各种品牌的发布会,他说因为销售压力非常大,奢侈品牌频繁地曝光,就是为了拉拢中国的新客户。
“2010年对奢侈品牌商和经销商都是新考验。”李青说。
在上海虹桥机场,某高端品牌的巨幅广告占据了偌大一面墙,在2006年到2008年间,该品牌无需刊登广告,因为可能广告还没登出来,商品已经卖完了。当然不是所有品牌都如此,还有某高端腕表品牌新总裁刚一上任就宣布全面减产,往年发布20多个新品,而今年只发布一个新品,“这都是销售压力逼的。”
由于传统的欧美奢侈品消费市场正大幅萎缩,全球奢侈品销售市场的重点正在从欧美转移到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
据美国国际购物中心协会报告,2009年2月美国奢侈品零售商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9%,近10个月都位居零售业绩最差板块。据美国调查公司Bain&Company预测,2009年奢侈品在欧洲及日本市场的销售额下滑了10%。而美国、欧洲及日本市场的销售额占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80%。
原本预计在2008年上市的Prada,不仅上市梦“破灭”,而且无法偿还6亿欧元债务,近来不得不对外寻求新买主。
其他品牌商的日子也不好过:2009年美国Coach公司利润下跌29%;2009年上半年英国巴宝莉(Burberry)削减成本,裁员1000人,利润仍下降20%;法国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2009年上半年净利润下降了23%;德国Hugo Boss2009年第二季度亏损额达1590万欧元。
据悉,美国曼哈顿第五大道上,奢侈品均以5折以下的“白菜价”销售,到处是招租的广告,以前大牌们挤破头都要在这开店,因为这里是一线品牌的象征。
而中国市场则难得地保持了增长势头。高盛报告称,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的年增长率在20%左右,预计2015年将达10%。届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115亿美元,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国,约占全球消费总额的29%。
魂断欧美 转战中国
近来品牌商都在调整内地与国外的价格差距,并且加速圈地,到处开店。以前很多奢侈品都“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现在纷纷转型“Made for China”(为中国生产)。
按照安永咨询的数据,中国有1.75亿的人口可能成为奢侈品的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群体支撑下,奢侈品牌开业的速度非常快。LV在两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22个城市开了27家店,包括西安、乌鲁木齐。欧米茄手表最近几年在全球开了20家店,其中有14家落户中国。2009年1月,古琦在中国17个城市拥有25家门店,新增店面大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大幅贬值,从年初至今,欧元兑人民币由“10”字头进入“8”字头。当人们正在享受欧元低谷带来的购物快乐时,国人心目中的奢侈品牌前三甲LV、香奈儿、古琦在欧元区纷纷提价。
“很多高档包不仅没有夏日促销,反而涨了价。”2010年6月25日香奈儿法国店铺全线调价,平均涨幅为30%,涨幅最高达到41%。大牌每年调价是常规动作,但提40%的幅度还是头一次。在巴黎,2.55中号款从1670欧元上调到2400欧元。同样,LV在法国的售价也悄悄上涨。
此次涨价的矛头直指汇率。2010年6月5日,欧元兑美元跌至4年多来最低谷,欧元兑美元跌幅超过15%。虽然全球经济有所复苏,大品牌们在2010年上半年的销售额明显增长,但它们仍选择涨价来弥补汇率下跌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