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是全新版本的iTV”、“可能是网络版的iTunes”,热衷于实施饥渴营销的苹果,在9月1日召开新品发布会前夕,就引来业界的各种猜测。然而,当苹果CEO乔布斯站在台上隆重介绍Ping时,还是让关注者们有些意外。
苹果已拥有众多受欢迎的音乐播放终端。通过与这些终端绑定,iTunes音乐商店迅速发展起来。这已经成为苹果在数字音乐生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而如今,有了社交网络Ping的加入,这个生态系统形成了稳固的三角架构。但是,苹果并不能就此安心。
在苹果推出Ping的第二天,索尼就首次宣布,推出一项主要为索尼的Bravia系列电视产品、蓝光播放器产品等提供流媒体音乐的服务。今年6月,惠普收购了流媒体音乐提供商Melodeo,进军流媒体音乐市场。而谷歌也宣布,计划在今年圣诞节前夕推出流媒体音乐服务——谷歌音乐。
要知道,iTunes音乐商店只提供一次性下载,不提供流媒体服务,而且,iTunes软件是一种桌面应用,用户的音乐库都存在本地。苹果的这些竞争对手看到了其音乐生态系统中的这一空当,并欲以此为突破口,和苹果抢夺数字音乐这块大蛋糕。
不过,苹果早已开始填补这一空当。
去年12月,苹果收购了流媒体音乐销售网站Lala——它允许用户花10美分购买一首需通过流媒体形式收听的歌曲。
在刚刚收购这家网站的时候,就有评论称“苹果只是看中了Lala的技术和它的用户”。果不其然,还不到半年时间,苹果就毫无理由地关停了Lala。
其实,在关停Lala的几个月前,也就是今年年初,苹果高管就提供免费流媒体音乐服务的计划与四大唱片公司进行了谈判。那时,苹果指出,这项计划旨在使iTunes用户可以将音乐库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使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联网设备获取这些音乐。
看来,苹果正有计划地一步步完善自己的生态系统。
MySpace的终结者?
如果说是Facebook让MySpace走向没落,那么给予MySpace致命一击的恐怕会是苹果。
在与Facebook的斗争连连失利后,MySpace摇身一变,成了以音乐为主的内容分享网站。而Ping已上线的服务与MySpace的部分服务重叠性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往往会忠实于其中一个网站。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Ping将是胜利者。
一位分析师表示:“虽然在MySpace上,歌星花50美分就可以建立账户和粉丝互动,但粉丝要买音乐的时候,还要再跳转到iTunes音乐商店中。但有了Ping,用户为什么还需要MySpace这个中介呢?”
此外,Ping被看重还在于它的“天生优势”——1.6亿的iTunes用户。
Ping的客户端被嵌入与Ping一同发布的软件iTunes 10中。当iTunes用户要升级到iTunes 10时,就可以在iTunes的导航栏中一键点击进入该社交网站。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仅推出两天时间,Ping就拥有超过100万用户。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就目前来看,MySpace和Ping的盈利模式不同。前者靠广告和帮助企业在网站上搞活动赚取利润,后者则主要是为了提高iTunes音乐商店的销量。
此外,MySpace拥有一些信息方面的优势,比如票务资源优势。而诸如“在一个桌面应用程序上运行社交网络,速度慢”、“Ping的导航方式有点别扭,无法拥有Facebook式的大量标签和菜单”等理由也被搬了出来。
话虽如此,但Ping毕竟是个新生儿。当这位家底雄厚的音乐社交网站慢慢成熟的时候,MySpace以及Last.fm、Pandora、Rdio等音乐分享和交流网站的处境恐怕就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