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卓越亚马逊要给2010年列一个公司发展大事记,6月30日一定位列其中。在这一天,卓越亚马逊完成最终的网站版面调整,与亚马逊全球其他6大站点的风格保持了整体一致。
非偶然创新
“创新的过程,很多人会认为充满偶然性。一拍脑门想到一个创意,就是创新。这实际上是误区。”高明辉说,“亚马逊的创新过程是有系统的,当然也会有流程。”
不过,这些流程在亚马逊并非总部死板地强加于每个团队,而是根据每个团队的实际情况,会有各自特有的创新流程。刚刚完成与亚马逊全球对接的卓越亚马逊,正处于转型期,创新流程自然也有别于其他成熟的区域市场。
在卓越亚马逊,业务团队与技术团队会紧密合作,在一些领域产生创新的课题,指定相应的业务或技术人员担任负责人。在团队人员的来源上,有自愿参与的,也有负责人定向邀请一些在相应创新项目上有专长的同事加入团队。
接下来,负责人会带领团队成员对相应创新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和研究。这个创新项目的优点在哪儿,缺陷在哪儿,难度在哪儿?是不是有的区域市场已经尝试过了,他们尝试和应用的结果怎么样?针对每一个创新项目,都有一系列必须的功课要做,最终形成整体报告,进而决定该项目是否继续进行。
“卓越亚马逊是亚马逊全球创新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可以汲取亚马逊全球市场的创新成果,也会将我们的创新成果共享到亚马逊全球。”高明辉表示。
在亚马逊全球,卓越亚马逊是唯一保留本地化IT团队的子公司,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依托于中国市场的卓越亚马逊有很多独有的业务特点。
与亚马逊在全球其他国家的业务相比,中国市场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架构,乃至市场推广,都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在高明辉看来,都是有利于IT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积极因素。
比如,在全球其他区域,亚马逊大都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货,而在中国,卓越亚马逊建立了自有的送货团队,这就需要有一套专门的系统对送货流程提供支持。对于卓越亚马逊来说,这是一套已经运行多年的成熟且稳定的系统;但对于亚马逊全球来说,这是一套全新的系统。
“如果亚马逊在某个区域市场拓展类似业务,需要类似功能的系统,卓越亚马逊也会将这类创新的系统移植给亚马逊其他区域市场。”高明辉介绍。
“在迁移的系统移植过程中,我们也并不是100%完全移植亚马逊总部的系统,而是围绕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做了很多本地化创新服务。”高明辉说,“从过去平台迁移过程中的个性化EDM、发票服务、货到付款,到现在版面改变过程中的相关购买推荐、重复购买提醒和用户点评空间等等,都是特别适合中国网购用户使用习惯的创新功能。”
谈到业务层面的创新,虽然高明辉回避了具体的创新项目,不过言语之间却流露出莫大的乐观,“我们已经有好多个业务和IT组成的创新团队在进行各自的创新项目,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大的成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