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售网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并购成为国内外零售巨头构建全国网络布局的手段,其希望通过收购、整合,快速实现规模效应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从全盘收购到合资合作,从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线城市向内陆省份纵深挺进,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巨头“包抄”中国零售业的意图已越来越明确。与此同时,专家认为,外资商业超速扩张也逐渐凸显出零售行业发展中的些许隐患。
零售网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并购成为国内外零售巨头构建全国网络布局的手段,其希望通过收购、整合,快速实现规模效应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从全盘收购到合资合作,从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线城市向内陆省份纵深挺进,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巨头“包抄”中国零售业的意图已越来越明确。与此同时,专家认为,外资商业超速扩张也逐渐凸显出零售行业发展中的些许隐患。
并购潮不断涌现
2010年7月16日,家乐福和河北保龙仓商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对外宣布:双方通过股权合作形式,组建全新的合资公司——河北保龙仓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其中家乐福持股51%、保龙仓持股49%。通过“合作”既控股了保龙仓,又避免了舆论压力。然而,家乐福案例或许只是拉开下半年并购热潮的序幕。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尤其在去年以来,国内零售行业兼并收购事件多发。据中投顾问不久前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仍将保持相当活跃,仅3月份,共发生并购案例42起,涉及金额8.63亿美元,其中零售业并购居于首位,并购案例和涉及金额分别占到了50%和62.9%。业内人士指出,区域性并购将迎来零售行业第二次整合大潮。
中投顾问报告显示,去年零售企业重大并购事件就有数起,其中包括乐天收购时代零售、物美收购天津易初莲花、联华收购华联、重百吃下新世纪、广百收购新大新、茂业收购无锡一百等等。
中投顾问研究员黎雪荣指出,由于看好中国经济的坚挺及未来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外资零售商从沿海省份向二三四线城市挺进,今年步伐明显加快,包抄中国零售业的意图也更加明显。家乐福中国区新闻发言人陈波也表示,家乐福以每年开20~25家新店的速度在中国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零售企业的危机意识增强,一些区域龙头企业异地扩张战略将会更加凸显。
不仅如此,在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的2009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榜单显示,17家外资企业门店合计相比上年零售百强门店增长32.3%。沃尔玛去年新开门店51家,其中34家落户在非省会城市;家乐福新开门店20家,其中7家位于非省会城市。而安永的最新分析报告也称:目前中国零售业整合度仅有2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5年不退,呈现内资抢速度,外资加速度的局面。
“隐忧”加剧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的曲线扩张背后有着令人担忧的国内零售市场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零售市场是国内开放最早和最为彻底的市场,根据WTO承诺,2004年中国完全开放了零售市场。国内零售市场将继续向全世界开放。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曾指出,2008年年底外资零售门店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后,地方政府为打造区域性国际商业城市,纷纷对外资零售商提供了优惠政策,如低地价、租金和优惠税收等条件,外资零售享受超国民待遇,外资零售大举开店。
有专家认为,在引进外资上必须用法律来约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业绩行为所带来的不公平市场竞争行为,同时外资零售巨头以资金实力、管理技术和大型业态在中国缺乏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条件下无限制开店,已造成对国内区域性零售商,尤其是许多中小零售商的伤害。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一家外资大型综合超市可替换掉20家小型超市,每一家家乐福大卖场开业,周围3公里将有50~100家中小型超市、杂货店、便利店等同业态店铺倒闭。北京2009年外资零售店达2500家,远大于2004年的32家。国内最为传统弱小的零售业1995年在向现代连锁商业转型中,一开始就遭到世界零售巨头的打压。而外资零售巨头经过15年发展,基本上都成为国内市场全国性连锁公司,国内零售巨头除家电连锁外一般都是区域性或有限区域发展的连锁公司。
而且,外资零售在销售规模上也占主导地位。以上海为例,上海外资零售占大型综合超市数量的55%,大型综合超市销售规模前五位都是外资零售企业。
于是,一方面是外资在华的大举入侵,另一方面是众多国内零售企业不可避免地被收购命运的开始。河北保龙仓被并一案,不是本土零售企业并购的开始,更不可能是结束。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导致的。一方面,大型零售商依托国际或全国连锁背景,拥有全国的采购网络及分销网络;另一方面,区域零售企业在当地市场精耕细作后,要走出去做大做强又很难达成愿望。在此种背景下,外资无疑又成了最大的接盘者。
“三大法规”出台迫在眉睫
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表示,目前零供交易规则也是由率先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零售巨头制定,如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严重拖欠供货商货款等,造成零供关系极为紧张。处于弱势地位的本土零售商只能按外资零售巨头带来和制定的交易规则行事,否则无法生存。国际奢侈品把持国内百货零售业话语权,外资零售商和品牌商主导的寻租现象盛行,这些都造成现代连锁经营方式异化,零售市场秩序混乱。
同时,在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长久国策,但国内的中外零售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公平的市场境况下,顾国建还提出“内需国策下需建立零售市场法制秩序与管控”观点。尽管有部分专家认为过分夸大了外资零售带来的冲击,但相关专家仍一致表示,外资零售商在中国过于享受超国民待遇,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零售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