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同7年前联想换标为国际化战略铺路一样,昨日,李宁有限公司宣布了其品牌重塑战略,并发布了全新的标识和广告语。实际上,不仅仅是李宁,目前国内体育品牌都在为扩大国际影响力做文章,然而要真正获得国际认可度远非换标那么简单。
然而即便如此,目前李宁约99%的营业额仍然来自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为李宁贡献的销售额仅仅为1%。这个尴尬的数据也表明李宁在国际市场的弱势。2009年阿迪达斯全球销售额为1038亿元人民币,除中国市场外销售额达938亿元;耐克全球销售入账1298亿元人民币,除中国市场外达到1198亿元。而李宁当年销售收入仅为83.87亿元人民币。
营销专家(查看营销专家博客)李光斗(博客)评价说:“李宁的国际化路线很艰难。”但是,仍然有人试图复制。除了各品牌重金赞助体育赛事,去年安踏也收购了意大利品牌菲乐中国区代理权布局国外市场,特步也以新加坡为据点布局东南亚市场。国内品牌都希望通过地区认知度的提高,进而辐射全球市场。
国际化仍须长期积淀
事实上,中国本土体育品牌仍然处于依赖低价出口的价格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拼抢的阶段。李宁似乎也意识到,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做法与某些企业的低价倾销方式不同,我们希望先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李宁公司CEO张志勇昨日坦言。
“国际竞争力不仅包括国际市场份额,还包括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坦率地说,我们知名品牌在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广度、深度还不够,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要真正拥有全球影响力和号召力,恐怕付出的时间会很长。”浙江体育学院教授丛湖平表达了这样的感慨。
业内专家表示,要想与国际品牌产品比肩,必须首先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低端模仿,增加研发力度。阿迪达斯、耐克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占当年收入很大份额。许云峰认为,目前国内品牌虽然也开始重视研发,但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是九牛一毛。数据显示,一国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的年度研发费用为1000多万元人民币,而耐克一年的科研支出动辄几亿美元。
从品牌角度来看,体育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展示自身个性、自身形象的载体。消费者的品牌消费,其实质是文化的消费,是一种个人心理的消费。而中国体育品牌似乎并未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没有培育中国体育品牌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李光斗认为,光靠体育赛事赞助和明星形象代言,不可能有国际化气势和国际市场号召力,将只能是昙花一现或者继续做国际体育品牌的追随者,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也是本土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
http://www.ppzw.com/article_class2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