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家住合肥的张全虎打算到苏宁电器买一台格力空调,但让他感觉奇怪的是,在苏宁的空调专区逛了一圈,就是没有找到格力空调展台。而去年底他在逛苏宁时还看过格力品牌。
苏宁模式怎样面对越来越多的对抗?
杨帆
关于制造商和渠道商矛盾已经不是新鲜话题,现实的问题是,在目前区域性渠道企业快速扩张抢占国美、苏宁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为什么依旧会产生这样两败俱伤的事件?究竟是渠道商的生存模式造就了这样的局面,还是上游制造企业不愿意分享利润?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所谓渠道话语权之争的问题,更是关乎未来消费电子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命题。
不可否认,此次格力电器在安徽地区对苏宁电器的销售渠道进行封杀,并通过广告等公开形式表达对苏宁渠道的不认同,虽然此举让苏宁们不高兴,却真实地表达了家电厂家的想法和态度,这或将在今后越来越多的出现于家电市场上。
近年来,苏宁们霸道行为不胜枚举:不经过厂家同意就擅自降价促销,并最终还要求厂家为这一降价所造成的利润损失买单;突然出现的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促销费要求厂家买单;在政策明令禁止下,苏宁们仍通过各种手段变相收取“进场费”、“摊位费”,单方面征收“促销费”。同时,为了限制家电企业与其它渠道的合作,还以“延迟货款结算”为要挟,制约家电企业的多元化渠道布局。此外,在经营利润、货款支付、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苏宁们对于上游的家电企业提出了诸多“限制性条款”。
近年来,苏宁们快速崛起的商业模式颇为简单,就是通过“大规模采购+大渠道分销”的模式赚取零售环节的销售利润,与多年来市场上一直存在的“农村小卖部”模式相比,并未得到本质性的改善和提升。而一直依靠以“剥削和压榨”上游企业的经营利润,最终还会将苏宁们的发展带入了未来发展的死胡同。因此上,国内苏宁在放弃了商业本质变身为渠道“食利者”后,苏宁和格力这样的事件就会继续上演。
不过,苏宁们“挟渠道令企业”的底气并不充足,依靠简单的商业模式快速获取利润的方式必然会引来大批的跟风者,虽然目前国美、苏宁目前的市场份额看似不可撼动,但随着对市场的深度开掘,竞争者的出现不可避免,未来他们和生产企业谈判的筹码也会越来越大。在当前的产业环境和市场竞争体系下,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刺激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将成为家电厂商之间寻找新合作关系的拐点。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苏宁们重塑和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要比一味按照原有的路径盘剥生产企业利润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