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议营销模式投入少、机动性强、资金回笼快,深受一些企业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保健品和食品类企业涉足会议营销。有些企业的产品更是为会议营销应运而生,从产品的生产,到市场的策划运营,都围绕着会议营销进行。
顾客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果企业品种单一,有可能导致顾客资源的流失。为了充分利用会销资源,企业可以开发3--4个系列产品,多方面满足顾客的需要。
三、系统培训,精细服务
会议营销卖的是概念。一个新产品出来后,经销商和营销人员并不见得能完全理解产品的功能和作用。另外,公司背景、公司特色以及和产品相关的营销策略,经销商和营销人员也并不见得能够领悟透彻。因此,相应的培训要马上进行。
培训包括产品培训和营销培训,可以派专门的培训师到市场培训,也可以制成DV或PPT,放给各市场工作人员看,不管用哪种形式,要把以下几个内容包含进去:
1、产品的保健功能
2、产品的科研背景,权威人士的认可
3、产品与同类产品的比较和优势
4、产品与市场上其它热门产品的比较和优势
5、产品现场试验操作方法
6、产品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7、顾客服用产品后的反馈;
8、原料的珍贵
9、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势
10、企业背景
11、企业文化
12、营销模式
13、攻单技巧模拟
14、营销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对经销商和市场进行前期培训之后,还要定期跟踪服务,征询经销商对公司建设和营销模式的意见,并及时修正,以臻完善。
会议营销是在服务中发展的。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制定不同的市场规划,促进各市场有序发展。几个重大节日如端午、中秋、国庆、重阳、元旦要做好促销措施,春节、元宵、中秋节要表达关心和问候。有必要的话,重点市场要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
四、做好文化渗透,贵在持久
很多企业主很纳闷:同样是做会议营销,投入同样的人力精力,为什么人家的会销团队人均销售额可以达到4--5万/月,但是自己的会销团队人均销售额却只能达到4—5千/月;人家搞一场大活动销售额可以很轻松地达到几百万,但是自己搞一场活动销量却总是上不去,入不敷出。
这其实就是有没有建设好企业文化的区别。好的企业,往往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好的企业文化,会得到员工和顾客的认可。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能够产生惊人的销量的。
文化,每一家企业都想弄。但是,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如何把企业文化转化为销售力,大多数企业主感到摸不着头绪,无从下手。
首先要用简要的语言把自己企业的特色凝练成企业文化,三五句就可以了。有的企业觉得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企业文化弄得很长,七八条甚至十多条,长得连公司高层和老板都记不住,员工根本没信心去领悟。企业文化其实企业建设的核心观,需要体现的企业独有的东西。企业文化要有差异性,要展现企业自己的特点,所以,一些很老套的东西就不需要弄进去,比如“合作共赢”、“创新进取”等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道、法、医,任何一家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礼、孝、仁、义、诚,是中华民族道德观的集中体现。企业可以从儒道法医诸家中汲取精华,以礼孝仁义诚为准则,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好之后,要身体力行去实施,去执行。上至董事长,下至新员工,无一例外。
会销的物料是宣传传播企业文化的极好工具。产品折页、产品手册、企业画册、易拉宝、吊旗、海报、横幅、PPT、宣传片都可以把企业文化渗透进去,尤其是企业的杂志,可以通过一些真实感人的故事来体现企业文化,极有说服力。
公益活动是企业文化的突出体现,通过公益活动既可以向大众展示公司形象,又可以让员工有自豪感,还可以让顾客更信任公司,一举三得。
我看到我们很多会销企业也很热衷于公益活动,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捐款捐物很多。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感到公益活动给他们的销售带来很大的提升。
公益活动要想得到大众的认可,需要恒日持久地进行,偶尔的一两次公益活动起不到什么效果。由于我们的会销模式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营销模式,除了营销初期的导入工作外,更多的是靠老顾客的口碑相传。所以,我们的公益活动对象可以锁定为我们的一些需要帮助的老顾客和老顾客身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公益活动可由厂家发起,各市场组织。公益活动的金额并不需太多,企业可制定一个计划,每月从市场销售额里拿出1%来做公益活动,厂家和市场各分担一部分费用。比如一个月销售额为50万的市场,每个月拿出5千块来做公益活动,市场营销团队出4千元,厂家补贴1千元。
人都有恻隐之心和助人为乐之心。我们帮助了顾客和顾客的亲人朋友,一定会得到顾客和他们亲人朋友的回报。如果公益活动能够坚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企业文化就会得到顾客认可,顾客的忠诚度和转介绍能力就会提高。
五、宅心仁厚,可得天下
造模式、找产品、整方法、弄文化,把这四样搞好了,一个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上响当当了,但是,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头者,成为一个能持久发展的品牌,仅仅有这四样是不够的。除了这四大手段,还必须要企业的掌门人宅心仁厚。
有很多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在产品中添加违禁成分,弄一些假冒的荣誉,在宣传中夸大其辞,在营销中虚假承诺……结果弄出很多事端,消费者投诉如潮,企业在呼风唤雨三五年后,终于轰然倒塌,一蹶不振。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企业,也要有这样的胸襟。
http://cn.ppzw.com/article_class2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