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近10年来是国内运动服饰品牌群雄割据的时期,足够大的市场让定位各异的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空间。那么10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国内品牌,也已有了“梯队”之分。宛如耐克、阿迪达斯占据国外品牌第一梯队,锐步、彪马位居第二梯队,迪亚多那(diadora)逐渐被边缘化一样。国内有业绩抢眼者,有迅速扩张者,也有郁郁寡欢者。
“无论是安踏、匹克还是鸿星尔克,纷纷将目光放到国内一线市场。”服饰行业独立分析人士廖洁容称,一线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要高得多,对质量也更为挑剔。
扩张节奏过快后期消化不良?
在廖洁容看来,鸿星尔克的发展模式、品牌定位都没有问题,业绩下滑问题主要就出在扩张节奏上。根据鸿星尔克的公开资料,2009年底鸿星尔克零售网点大约有4003家,而2008年底的数字是3824家,仅增加了179家,远远慢于其他国内主要体育用品品牌的网点展开速度。今年,鸿星尔克的开店速度也没有明显提升,一季度仅开新店27家,不足2009全年新店的1/6。
在服饰行业中,开店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资金量,而鸿星尔克业绩下滑自然又影响了店面上的投入。财报中,鸿星尔克官方对业绩下跌的解释是国内市场需求减弱,此外经销商的库存过剩导致鸿星尔克不得不降低经销商拿货的价格,以便经销商消化库存。
接近鸿星尔克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前些年鸿星尔克成功IPO后店面扩张速度飞快,品牌推广上也砸了不少钱,甚至不计成本。导致现在开起店来不得不“看菜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