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于4月正式成立合作关系,借此从近距支付转向远程支付;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工信部统一技术标准均有利于产业资源整合,但未来,随着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各方竞合也会继续
多家机构均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持乐观估计
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突破1920万户,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共170 亿元。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43 亿元;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360 亿元。东兴证券预计到2013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 亿元,未来3-5 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电信运营商、银行、银联将由竞争为主转向竞合
运营商龙头中国移动为拓展移动支付业务与浦发银行展开合作。2010 年4 月21 日,中国移动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已书面批准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广东移动以人民币398 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 亿新股,中国移动将通过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运营商与银行联盟打破了之前各自为战的僵持局面,银行有大额支付结算的特权,运营商有庞大的用户,但由于双方都想掌握移动支付主导权,多年来合作推进艰难。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不具有金融牌照,只有小额支付权限,与银行合作可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移动将工作重点从近距支付转向远程支付,进行转账、大额交易及汇款等业务。由于移动支付必须绑定银行账号,此次合作也有利于浦发银行开发新的客户资源。
工信部已经开始酝酿标准制定,解决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标准不统一的难题。目前,近距支付主要有四种解决方案:NFC、RFID-SIM、SIM Pass和智能SD 卡。 NFC要求用户必须使用带NFC功能的手机,RFID-SIM、SIM Pass只需更换SIM卡。中国移动使用RFID-SIM 技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使用SIM Pass 技术,中国银联使用智能SD 卡,标准不统一的背后依然是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产生各技术标准的优劣点、巨大的更换支出、客户终端更换及银行加入问题等复杂的过程。
2010 年4 月16 日,工信部表示正在开展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三大运营商及银联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走向一致,产业才能形成规模与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