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纸尿裤和啤酒并排销售以后将不再是沃尔玛的“专利”了。近日,记者从多家零售企业获悉,在继华润超市、上海联华、北京华联之后,又有包括苏宁电器、湖南步步高、山西美特好、青岛利群等零售企业纷纷加入并大力推行“品类管理”的行列。
“宝玛”典范
自1999年裴亮翻译的《品类管理》一书将此概念引入中国后,品类管理在中国也慢慢开始被零售业界认知。但真正促使其落地生根的,还应算是沃尔玛与宝洁的典范效应。
尤其是随着纸尿裤与啤酒的并排促销的流传,更是刺激了国内零售业的神经,“原来这样也可以”。彭建真说,品类管理的真正效应,主要体现在销售额和毛利的提升,缺货率和库存的下降以及促销的高效上,但对于沃尔玛而言,到底做出了多少贡献,至今似乎都是一个谜。“因为这也涉及到商业秘密。”
记者也多处求证,但都无功而返。但从一位原来在宝洁司职品类管理的内部人士处获悉,沃尔玛曾与宝洁做过一个针对店铺的品类管理来优化商店的品种组合的项目,包括对15个店铺的实验和25个店铺的监控,结果导致销售额上升32.5%,库存下降46%,周转速度提高11%。“但对于每年的具体数据我们也无从得知。”
一个企业在有限范围内的品类管理实验使人们意识到,是到推广品类管理的时候了。据彭建真介绍,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零售企业都有了品类管理的意识,也都在不同程度的试点,但真正做得比较好的却屈指可数。像华润万家、上海联华以及北京华联、武汉中百等。
对此,专职负责零售创新的北京华联总经理助理黄权藩也深有感触。“据我所知,目前国内零售业实施品类管理的整体情况参差不齐,在中国的跨国零售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沃尔玛、特易购等,部分国内零售企业具有刮目的表现,如华润万家等,大部分国内零售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上海联华(包括上海华联)作为国内实施品类管理较早的零售企业,从一开始就尝到了甜头。据中国连锁协会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上海联华在妇女卫生用品品类进行品类管理一年后,品种减少了将近一半,库存降低了30%以上,销售额也获得了21%的持续增长。
上海华联2007年1月至6月的数据也显示,品类管理对于食用油类的销售量、销售额以及毛利率都有突出的贡献,分别上升9.27%、40.51%和1.7%。
北京华联婴儿护理中心(宝宝屋)是品类管理在超级品类的应用。宝宝屋的设立,使北京华联婴儿品类的生意增长了33%, 利润增长了63%。该案例曾作为品类管理成功案例在亚洲第五届ECR协会和中国首届ECR协会上分享。
对于利润原本就相对低下的零售企业而言,销量和毛利的提升永远都是最大的诱惑和追求。据记者最近了解到,在榜样企业的带动下,苏宁、步步高、美特好以及利群等一大批全国零售巨头和区域领先企业都纷纷表示今年要加入并力推品类管理的行业。
而北京华联干脆还在北京大兴区建设了一个占地125亩的中国首个零售创新学习中心,其中设有购物者行为研究实验室,若干个品类的研究中心,无疑对以顾客为导向的品类管理有关键性的作用。黄权藩介绍,创新中心也是与供应商开展合作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