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安踏张涛:让中国每人再多三双运动鞋


[  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0/5/17  ]     ★★★

    安踏、李宁等民族体育品牌该如何对抗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

    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期,体育产业被视为有望拉动2万亿市场的绿色“潜力股”。而以安踏、李宁等企业为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是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最好的板块,占据了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8%以上。不过,国情决定了社会体育认知和参与程度较低,安踏公司副总张涛认为,这个行业巨大的发动机仍有待激发。中国民族品牌要做大做强,需要共同启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他形容安踏的目标为――让每个中国人再多三双运动鞋。

    后发也可制人

    张涛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状态。他的三点依据是:首先有市场需求,去年人均GDP超3000美元,中国人有了钱,开始注重健康和休闲,转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对体育消费的欲望和能力在增长,这是市场发展的基础。其次,北京奥运会令整个体育产业得到巨大提升,本身拉动了赛事运营、赞助、消费等产业链,竞技运动的辉煌成就也带动了民众对体育关注度和自身参与度的增长。另外,13亿人口是巨大的体育市场容量,令扩容变得无比可观。

    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目前单价200元以上品牌运动鞋的消费就与发达国家差距5倍以上,中国人均拥有05双,西方国家大概3-4双。张涛认为,巨大的落差意味着,如果能够启动全民市场,其增速只能以“恐怖”来形容,“因为这个市场盘子太大了”。他认为,市场大,是中国最重要的“后发”优势。市场大,宽容度就大,就可以细分出很多行业。欧洲有很多专做某一种专业体育设备如雪板、雪橇等的厂商,都可以在小空间中做出大文章;而中国13亿人口的市场,决定了这些细分需求要比欧洲市场庞大得多。

    中国体育以往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发展模式,制造了由大量竞技专业人才组成的庞大体系。张涛认为,当中国体育向全民健身模式转型时,这些专业人才都是庞大的市场存量资产。目前我国许多羽毛球、跆拳道、滑雪等项目运动员退役后去做俱乐部教练,而许多明星选择自己开设体育学校或俱乐部。他说:“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对竞技体育有如此周密和成体系的设计,我们应该想办法激活这个庞大的市场存量。”

    张涛说,后发也可制人,“后发”还可以规避西方发达国家“先发”时走过的弯路。总之,中国体育产业应该成为未来产业升级、拉动GDP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对抗耐克要走中国路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已有几十家,而世界品牌百强,中国一家都没有。安踏总裁丁志忠在“两会”期间表示,中国要由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有效推动体育用品的品牌建设,增强我国体育用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张涛认为该走有自己品牌特色的道路,一定要依托中国市场,而不是去简单复制耐克抢占国际明星资源、阿迪抢占国际大赛资源的两条“经典”道路。

    “在一线资源上,后发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抢得过他们吗?他们有先发优势,比如耐克早已形成了一套筛选和培养体育明星资源的成熟做法,一定要签到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我们去拼,除了抬高价码,还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未必是合理道路,”张涛说。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借世界杯营销服装玩的就是综合实力...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五大展馆齐亮相CBA品牌“挑战新高度...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