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闻的证实始于Verizon之口。2天前,这个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开口说,他们正与谷歌合作研发一款平板电脑。这无疑是打在苹果脸上的一记耳光──2007年,当苹果杀进智能手机市场,谷歌是用了半年时间才展开Android的“农村包围城市(苹果)”战略;而现在,谷歌可能以更快速度追赶iPad。
尽管他们一直在Android上有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如苹果App store尚有质量监控,若不满足要求可能被剔除,而谷歌省略了这一环节,但谷歌这样“一石二鸟”的嘉奖策略,还是起到了不错效果。
据专门提供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软件企业Appcelerator在3月就针对1000多家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商进行的市场调研──有81%的软件开发商有意为Android手机开发应用软件,与今年1月的68%比重相比涨幅明显。这项调研也显示:3月份有87%的软件开发商希望为iPhone开发应用软件,可见,Android手机的人气已逼近iPhone。
而对那些尚未进入的民间创业大军,Android还有更多成长空间。因为从开发工具而言,全球基于Java的程序员数量远远超过基于C语言的程序员数量,做Java的很容易就能做Android的开发,App store则基于Objective-C语言。
Android的良苦用心
细究谷歌的巴结逻辑,可谓“用心良苦”。说来复杂,区别于普通手机以“可用性”作为最终参数,智能手机的竞争是一个系统的竞争。换言之,谷歌不可能不知道,用户可在硬件上应用什么和多少软件至关重要,而在这一问题上,Android并无优势。
据记者掌握的数据,截至去年底,运行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数约有1.8万个,而iPhone上运行的应用数目则约有12.5万个。但谷歌要改变这一局面殊为不易,因为这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有硅谷移动领域人士指出:在乔布斯推出iPhone前,苹果已拥有如系列Mac、系列iPod和iTune的大量高端用户,这为iPhone良好的用户移植奠定了基础;但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实际上从未有过真正大规模的用户。而鸡生蛋、蛋生鸡,这种“贫瘠”与“富有”还将再循环产生出一个“新循环”。注意:苹果产品都不便宜;换言之,iPhone用户均为商业价值较高的用户;而当Apple Store平台聚集大堆可能购买应用的用户时,更多及更好的软件应用也更可能产生。
因此,如何增加对这一群体的吸引力从而使更多用户进入Android操作系统,是目前谷歌移动互联网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它也的确比高高在上的对手显示了更多亲和力。据记者了解,谷歌是硅谷不少第三方软件开发协会的赞助商,并时常来客串作一些技术交流和演讲,但苹果不这么干。
最新有关硬件失败的消息,可能让人猜疑谷歌的沮丧,如Verizon、Sprint对Nexus One的先后抛弃,使人联想起这款手机刚出炉时谷歌试图捅破运营商的“围墙花园”、将一款终端推至更多运营商的做法;现在,它又只剩下了一个T─Mobile,甚至连销量也不容乐观,但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进者,谷歌透露出的风格仍不可谓不轻快、欢乐。
至少,它勇于尝鲜,且坦然接受失败──因为说到底,任何人都可借助任何形式的终端接入互联网是谷歌的价值观,而它的终极追求是:将其在桌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拷贝至移动领域。换言之,如果谷歌确认自身对硬件的尝鲜将遭至“Push back(反推)”,它仍可浅尝辄止并耸耸肩转身掉头,才不管用户手中的机子到底是印有谷歌的Logo还是一台山寨机,至少事实已经证明,在拉斯维加斯刚刚结束的2010年美无线通信展上,各制造商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最新手机款款都很强大。
苹果构筑“护城河”
但就这一问题,苹果可不会那么轻松——所有人都记得,2007年,iPhone是如何以其精致的硬件、独创的多点触摸及内置键盘设计等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也正因为此,6月7日至11日将在旧金山举行的苹果全球开发商大会显得至关重要,第四代iPhone被预计将在其中揭晓。此前,苹果已公布它最新的操作系统iPhone Os4。
据说,今年该盛会的主题是──“应用程式宇宙的中心”,显示苹果的重点是以iPhone操作系统为基础的一系列电子产品如iPod、iTouch、iPhone和iPad等。换言之,当苹果构建了以其操作系统为连通器、各式硬件为渠道的“护城河”,那么现在是到了护城河内部整合的时候,从而增强其移动互联网帝国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