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互联网”这个词对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什么是物联网?简单而又形象地说,“互联网”是人上网,而“物联网”则是物上网。
创业故事
两次转型 唐廷烨勇立物联网潮头
目前,大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的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业务,主营计量与网络,而作为这个高科技公司带头人的唐廷烨,所学专业却是农业。“或许是时势造英雄吧!” 唐廷烨自己都不曾想到,他的创业会与高科技沾上边。唐廷烨在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北碚区农业局工作了一段时间。1992年,他下海创业,在合川办起了一家饲料厂。
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颁布政策,要求取消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杆秤,改用电子秤、弹簧秤。这让唐廷烨看到了商机。于是,他筹集了数十万元资金,转做电子秤生产,这是企业第一次转型。
但机遇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缓慢的更新换代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他意识到缺乏技术门槛的产品不但竞争激烈而且难以盈利。1997年,公司开始转做竞争较少的工业衡器,这次转型为唐廷烨积累了第一桶金。
2005年,唐廷烨从销售人员那里获得一条重要信息,税务系统询问能否开发一套检测煤矿产量系统,防止矿企逃税。而这个重要信息,也破解了唐廷烨多年来企业发展方向的困扰。他带领科研队伍反复攻关,终于通过在矿道安装传感器,再配合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公司的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解决了地方税务的实际需求。一个税务客户安装系统后,规费收入增长10倍,税费收入翻了一番,这也使他公司的产品占领了全国煤炭行业约80%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物联网概念在2005年由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后,当时的人们都还没意识到,“物联网”这三个字将在未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唐廷烨为自己的网络测控系统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当时这种投入并非来自物联网的刺激,而是他明显感到科技含量更高的信息系统,利润远远高于自己做的工业秤。
最近一年来,沸腾的市场把唐廷烨推到了潮头,企业的发展步伐正好和物联网发展方向一致。科技大趋势的裹挟,已有的市场占领份额,再加上他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关于一次企业转型的路径又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在专业领域内,完成物联网组件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研发制造,成为领先的行业数据服务商。”唐廷烨所说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深圳创投在去年成为唐廷烨通往资本市场的战略投资伙伴。而唐廷烨也为自己的公司定下了一个短期目标——2013年在创业板上市。
新闻名词
物联网: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